耳朵是我们感知外界的一扇窗,可你知道吗?你的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很伤耳!经常在地铁里听歌、长时间打电话、经常泡吧或去KTV…..都会损伤你的听力。
1.地铁里听歌
如果在超过80分贝的地铁戴耳机听随身听,为能听清声音,人们往往会调大音量。如果长期过量声音刺激,耳蜗的毛细血管会产生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损,从而导致噪声性听力问题。不仅如此,耳机将耳道口紧紧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问题。
2.长时间“煲电话粥”
电话、手机等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许多人喜欢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几个小时。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是损伤听力的一个有害途径,还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
3.用硬物掏耳朵
耵聍(耳屎)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液体,我们在吃饭、说话时可自动将其排出。有人习惯掏耳朵,反而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经常用硬物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还可能损伤耳膜。
4.经常泡吧、去KTV
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音损害密切相关,噪音会缓慢损伤人的听力。酒吧、KTV等音量较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控制去的次数和时间。感冒和过于疲劳的人群尽量不要去噪音较大的场合,此时免疫力弱,如果再遭到高分贝噪音袭击,可能会导致突发性耳聋。
5.滥用抗生素
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比较常见于青少年。一些抗生素例如常见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很好地控制感染,可同时引发的副作用是伤害脑神经,引起耳聋。
6.游泳前后不注意检查耳朵
游泳时耳道进水、呛水引发的耳朵疾病,主要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儿童是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常见症状是耳朵不适、耳朵闷胀、疼痛、听力下降、流脓等。
7.对感冒、鼻炎、咽炎不予理会
鼻窦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觑,它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医生提醒,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容易被忽视。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防止措施,为积极治疗鼻腔和鼻咽疾病,并使用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排出。
8.乘飞机时不做吞咽动作
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很多人会感到两耳发闷、疼痛,听到的声音很小、头晕等症状。这是因为飞机从高空急速下降引起鼓室内压力差值过大,造成的中耳损伤,即耳气压伤或航空性中耳炎。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注意做吞咽动作,防止航空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