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麻黄附子细辛汤 / 正文

过敏性鼻炎特效方: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经验

原典:

方名: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之剂)  总结:少阴表证  功效:温经解表  主治: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归经:足少阴药也。  方义:太阳证发热,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故曰反也。热为邪在表,当汗,脉沉属阴,又当温,故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  变化方:本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证者当微发汗。  煎服法: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煎。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二三日无里证者。  麻黄一两 附子一枚炮 细辛二两 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以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柯琴曰: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表寒,今少阴始受寒邪而反发热,是有少阴之里,而兼有太阳之表也,太阳之表脉应不沉,今脉沉者,是有太阳之证而见少阴之脉也,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此少阴病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里,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里,少阴之枢又不得不固,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少阴之津液越出太阳之微阳外亡,去生便远,惟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虽散而阳不亡,此里病及表,脉沉而当发汗者,与病在表,脉浮而发汗者径庭也,若表微热,则受寒亦轻,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甘以缓之,与辛以散之者,又少间矣。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