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学艾灸从基础学起-艾灸新手要读一下

  说起端午节,很多朋友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吃粽子鸡蛋、划船赛龙舟、纪念屈原等等,但是喜欢艾灸的朋友千万别忘记了还有艾叶,门上悬挂艾叶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哟。

  记得每年小时候,爸爸总会在门前挂上艾嵩,然后我很奇怪的问:“这个有什么用?”回答说是辟邪!晚上有怪物,看见门上的艾嵩,就不敢进来了!

  艾蒿其实就艾叶,是一种野菜,也是一味中药,更有“医草”之称。

  艾草性温无毒,理气血,通十二经,祛寒除湿,固本安胎,纯阳之性,被称为女人草。

  在端午前后,我们就会采摘大量的野生艾。为什么选择野生艾,大家都知道,野生艾疚疗效果会更好!然后通过机器敲打,人工筛选把叶子中的茎杆全部去掉,加工出来的就是艾绒。

  艾灸的方法很多,使用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门,但无论哪种方法,都离不开艾。使用艾的形式,一种是直接使用艾绒,一种是艾绒卷成的艾条。有些方法不太常用,就简单说说,常用的方法就详细来介绍一下。

  使用艾绒的艾灸方法

  古法

  直接使用艾绒的艾灸方法,古人一般用来做直接灸和隔物灸。

  直接灸

  也叫着肤灸,顾名思义,就是把艾绒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施灸。这种灸法,灸的不太厉害就是无瘢痕灸,灸的厉害一点,就叫瘢痕灸。由于这种灸法使用的艾都是将艾绒捏成麦粒大小的,所以也叫麦粒灸或米粒灸。

  ①无瘢痕灸

  施灸时不烧伤皮肤、不让其化脓、不留瘢痕的灸法。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更换新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一般以灸至局部皮肤轻度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②瘢痕灸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称为瘢痕灸,又称为化脓灸。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出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施灸。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上面说的灸法,一般在专业的中医针灸大夫指导下进行更好,自己不太便于操作。另外就是现代人对这种艾灸方法了解不多,不太接受身体皮肤上有疤痕,所以不要轻易给他人使用,即使非要使用,也一定要和对方讲明白。

  隔物灸

  隔物灸,就是艾绒下面隔着其他介质进行施灸。

  所隔介质种类非常多,古人的脑洞也是非常大的,想不到的东西都能用来隔物灸。

  我们介绍三种最常用的隔物灸。

  ①隔姜灸

  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心用牙签穿很多孔,然后将姜片置于要施灸的部位,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身体穴位处微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抬离皮肤片刻,再放下继续施灸,艾炷燃尽再更换艾炷,每次每穴3~5壮,灸至皮肤潮红为止。灸单不灸双。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咳的作用,故此灸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呕吐、腹痛、泄泻等。

  ②隔蒜灸

  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1、隔蒜片灸

  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0.1~0.3厘米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穴位上,艾炷置于上面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继续灸治。

  2、隔蒜泥灸

  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厘米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置于选定穴位,按上法灸之,中间不必更换。

  具有拔毒、消肿、定痛的作用。多用于痈、疽、疮、疖、疣及腹中积块等。

  ③隔盐灸

  又叫神阙灸。神阙就是肚脐眼。用纯净的食盐,最好是大青盐。把盐炒一下,填敷于脐部,至脐部填平,上置艾炷点燃施灸,至感觉灼痛,即可更换艾炷。也可在食盐上放置薄姜片,上置艾炷施灸。

  隔盐灸多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痢疾、虚脱等。

  以上就是直接利用艾绒来施灸的方法。下面再来说一下使用艾条的灸法。

  使用艾条的灸法

  自然

  艾条灸法也分两种比较常用的,一种是手持艾条悬灸,一种是利用艾灸工具悬灸。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艾灸工具,比如艾灸棒,火龙灸,还有现代的艾灸仪,这些用使用起来,要么不太方便,要么效果不好,这里就不讲了。

  手持艾条悬灸

  ①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②雀啄灸

  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需要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如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地活动着施灸。

  ③回旋灸

  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想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肤红润、灼热为度。

  如果是为他人做上面的灸法,将手贴于对方穴位附近,来感受艾条的热度,不至于让被灸者过烫。

  手持艾灸是很好的,也是比较传统的方式,对于灸感感传都很明显,但是并太不适合新手使用。第一个原因是如果独自一人施灸,那么后背的一些穴位就没办法施灸了。另外就是艾灸是有烟的,手持艾灸很多人刚开始会觉得受不了,或者比较熏眼睛呛鼻子等,所以新手一般从利用工具艾灸开始。下面就来说一下艾灸盒的使用和选择。

  利用艾灸盒悬灸

  这是目前当下灸友们最常用的艾灸方式了,简便易操作,并且艾灸盒就是悬灸中温和灸的一种。如何选择艾灸工具,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下面结合道友的反馈和自己的经验,分享比较实用的两种工具。

  ①木盒

  一般分为实木灸盒和竹制灸盒。最常见的是带孔的灸盒,单孔,两孔到六孔不等,带孔的灸盒优点是不用频繁更换艾条,可以灸多个穴位。缺点就是烟大,灸不完的艾条熄灭比较麻烦,比较浪费艾条,热量不容易控制。所以后来人们又设计了封闭式的灸盒。将孔换成了钉子,把艾柱插在钉子上。这样烟就小很多,热量也容易控制,艾条长度也可以随意截取。

  ②随身灸

  随身灸经历了铁和塑料结合,不锈钢和塑料结合,纯铜随身灸,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展。布套也由半开合式发展到现在的全封闭拉链式。样式也分单联 双联到四联不等。还有专门的马甲,腰带等。早期的随身灸,温度很高,很多灸友被烫的不行,控温效果不好。直到后来的拉链式布套,才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另外就是早期随身灸的调温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长时间高温,如果经常使用,有灸友担心是否会挥发一些不利于身体的物质。这个担心也是正常的。不过偶尔一用,还是没什么问题。长期使用,尽量用不带塑料的。

  实木灸盒和随身灸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木灸盒效果直接,艾火的热量直达皮肤,渗透到经络。随身灸由于隔着布套,虽然能调节热度,但是效果没有木盒那么直接,相对慢一些,适合不能接受艾烟的道友。另外冬天使用随身灸更方便。夏天使用木盒更方便。

  正确认识艾灸

  ①艾灸:不是包治百病,但百病能调。

  ②艾灸: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③艾灸:不是病了才想起来调理。

  ④艾灸:不是吃药太多才想起来调理。

  ⑤艾灸:不是反复输液才后悔当初。

  ⑥艾灸:不是想起来了去做两下。

  ⑦艾灸:不是想不起就不做的事情。

  ⑧艾灸:是一种健康习惯!要坚持(赢在执行,贵在坚持)。

  ⑨艾灸:就是让您少吃药,少打针,远离抗生素!

  艾灸是什么?

  艾灸可以,

  使“曾经的病”持续康复

  使“未知的病”不再发展

  使“已经的病”不断治愈

  使“未病”没有产生的机会

  使“小毛小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艾灸,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人体免疫力, 用自身健康的细胞去抵抗和修复受损的细胞。

  这就是国家一直提倡的中医养生“治未病”!

  艾灸注意什么:

  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5、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6、艾灸前可以洗温水澡,艾灸后半小时,可以洗热水澡,稍稍烫一点皮肤的温度。

  7、有些人艾灸的时候想泡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水温要高于50度。

  8、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体会吃不消,显得太燥。

  9、皮肤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后在这里拔罐,使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然后温和灸,不要再使用艾灸罐,等泡痊愈后,可以继续使用艾灸罐。如果泡在关节活动部位,要的等待结痂后在灸,关节部位不容易愈合。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http://www.xueertui.cn/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