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从零学艾灸】艾灸的作用原理和功效

艾灸属于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基本原理在于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的指导,运用辩证施治的原则,将艾绒、艾条或某些药物(姜、附子等)放置在体表穴位或悬高,达到温熨、烧灼,利用艾火的温和热力和药效,通过经络传导,发挥艾灸的各种作用的一种方法。

艾灸治病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艾的热效应的作用原理。

以热引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虚寒之症,内气虚也,脏腑寒也,用艾灸纯阳之火引出体内正气阳气,逼出体内湿气寒气,比如古艾世家的督灸,就是助阳的灸法典型。

借热助阳:从中医的阴阳角度来讲,最能代表阳气的是太阳。古人发现,把干燥的艾绒放在太阳底下烤,会起到一个助燃的作用,叫做“引天火”。古人发现艾的扶阳效果最好,所以选择艾作为艾灸的原材料。

解表驱邪:人为什么要生病呢?主要是人体外面的风寒暑湿燥火,中医管它叫邪气。这种东西不断地由体外进入体内,我们就会生病。治病的过程刚好是反过来的:通过阳气不断地生发,由里往外,把进入体内的邪气不断地排泄出去,就是中医讲的治疗疾病的过程。

第二:艾的药效应作用原理。

艾属于温经止血药,能够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治疗虚寒性的出血(尤其是妇女崩漏下血);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腹部冷痛等妇科病,尤善调经,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能温运气血,透达经络。

第三:艾火的红外线理疗机理

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主要为近红外线,热力穿透性强,可以透达10mm以上,并被机体吸收,被毛细血管传输到深部组织;艾灸的红外线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强免疫能力。

第四:艾的止痛的作用原理。

不通则痛,气血瘀滞而肿,艾灸之法,破结化坚、消瘀散结。以通为用、使气血通畅,引毒外出。

第五:经络穴位对灸法敏感。

有一种灸法叫热敏灸,灸感能够沿经络穴位走窜。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所以艾灸的经络穴位作用疗效显著。

艾灸的常见功效

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1温经散寒
《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3扶阳固脱
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4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5拔毒泄热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6防病保健
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

《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

《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

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7延年益寿
《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8美容
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可以满足你暂时的虚荣心,但这些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那又是另一种不同层次上的美。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你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http://www.xueertui.cn/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