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艾灸以后发现寒症用灸似乎顺利成章,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艾灸会不会“上火”,更有顾虑是本已经“上火”还做艾灸会不会火上浇油。上火是坊间对人体热症的通俗说法,按医理热症还分虚热和实热。看了周老在灸绳中肺腑之赋《热症贵灸篇》,结合老师扶阳灸的道与理,尝试着完整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心得体会。理解热症不仅可灸还贵在灸,先得从“正反逆从”这个中医治则开始。此论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正治,就是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这是正常治法,因为逆其气而折之,故也就是逆治的意思。所谓反治,就是以寒治寒,以热治热,这是反常的治法,因为顺其气而达之,也就是从治的意思。反治从治,用五行论讲就是物极必反,促进其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天道是自然规律。这也就从道的层面说明了热症可灸。从理的层面又有三个比喻非常生动地体现热症“贵”灸。第一个比喻,病邪入侵,犹如盗贼入室,如若闭门打狗则贼死人伤,不如开门逐其外出。从治治法就是以热能引热外出,散热退热而不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第二个比喻,热症施灸时或者施灸后常会出现热症不减反而增升,可惜很多人因此停灸。实际状况是因为施灸正气通,犹如炉子里有伏火,正气一通就把灰揭开,火焰一下子就燃大,但是一会儿就会燃尽熄灭。灸后热升,当仔细观察分析,继续施灸,火足气到,就能病愈。第三个比喻是对虚火实寒的体质,寒为肾水之性,水大满涨,本来潜在肾水之中的真火如龙随着就浮升,而导致虚火旺。补阴则肾水更大,火龙越发浮升而虚火更大,所谓虚不入补。泻阳则伐损真火,虚火灭则元阳真火也尽,命也没了。灸火可以以脾胃为核心,双向调节平衡阴阳,而致水火交融,化虚火为阴实。用周老的话总结:虚者灸之使火气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使热邪随火气发散,火就燥之意也!根本就如老师说,灸火是扶阳,扶阳就是补气引气调气,气通则百病皆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