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睡眠障碍|黄煌教授医话
Y女士,66年生。睡眠障碍,日夜颠倒两个半月。而且不知何故,上个月月经淋漓不净二十余天。两下肢浮肿,脉沉弦,舌苔湿润,舌质嫩红。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干姜甘草,药后睡眠大好,能睡到自然醒。而且白天精神抖擞。
H女士,78年生。睡眠障碍,入睡困难,而且梦多,伴腰痛如坠,并诉月经 40余天不至,白天人极困倦,遇冷即腹痛。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桂枝干姜甘草,药后3天,月经即来潮,睡眠安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从盘古开天地,人类无不如此生活节律,何以颠倒?其中必有障碍。障碍在哪里?依《伤寒论》看,在少阴,所谓“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欲寐”,就是那种似睡非睡,精神萎靡,困倦思睡而不得的状况。障碍是什么?中医说是“寒”。因为许多患者怕冷无汗,并伴有头痛、腹痛、腰痛、牙痛等,有些女性还有闭经,这种状态,犹如人处数九隆冬冰天雪地之中一般。而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后,往往周身温暖,或微微汗出,通体舒坦。这个时候,人体也会恢复原有的平衡,睡意自然降临。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病的代表方之一。麻黄、附子、细辛三药,均为辛温药,具有发汗、止痛、散寒、温经、通窍等功效,倘若对证,此方取效神速,但不对证,也有小毒。那么,如何才能对证?我的经验,必须看人。其人必定疲惫无神,而且大多恶寒无汗。而无神两字最为重要。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单用,也可适当加味。通常我加些桂枝、干姜、甘草,一来解毒增效,二来调味健胃。此方用量不必过大,如上两案,不过麻黄引文来源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睡眠障碍|黄煌教授医话 - 经方医学论坛——中国中医经方专业学术论坛(Huanghuang jingfang Salon) - Powered by phpwind夏话五积散|黄煌教授医话
一年没见,从迪拜回来的M女士瘦了不少,而且面色红润,原来严重的痤疮已经不见。她告诉我,月经周期也恢复正常。她是去年来开的方,我给她服用的是五积散。因为在国外看中医不方便,我请药房将五积散加工成20克一包的袋煎剂,让她带去,自己煎服。她说,每天一包,犹如泡咖啡,方便!药味并不浓烈,还有肉桂陈皮香,味道不错!
五积散是宋方,是当年和剂局的常用散剂。全方药味很多,但可以看做是麻黄汤、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当归芍药散、平胃散等方的合方。不过,从药物组合看,麻黄汤没有杏仁、半夏厚朴汤没有紫苏,温胆汤没有竹茹,当归芍药散没有泽泻。另外,方中还有白芷与桔梗。
五积散是古代五积病的专方,以治气、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有解表、温中、除湿、去痰、消痞、调经等功效,适用于以恶寒无汗、身痛、呕吐、腹胀以及月经不调为特征的疾病和寒湿体质调理。M女士其实就是一种寒湿体质。原本的她,体肥满,月经稀发,而且脸上的痤疮此起彼伏,令她十分苦恼。但服用五积散以后,她变了,变得好看了。
寒湿,是对这种体质的一种通俗表述。寒,指出现一些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出现的一些症状,如恶寒无汗、皮肤粗糙干燥;如关节疼痛,肌肉酸重;如头痛鼻塞;如月经逾期不至,难以怀孕等;湿,则是人处在潮湿环境中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腹胀腹泻、浮肿、身体困重、面部黄褐斑等。有的时候,病人并没有生活在那种环境中,但由于疾病、饮食肥腻、或缺乏运动等生活因素,也可以出现这种寒湿体质。特别是女性中,这种体质还不少见。他们或体重陡升,赘肉缠身,满脸黄气;或月经不调、难以怀孕;或有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等;或头晕头痛、肩凝腰腿痛;或腹胀腹泻;或恶心不欲食;或咳嗽多痰……。对这种体质,五积散最为适合。若对证下药,会起到调月经、悦颜色、瘦身安神的效果。
五积散不仅用于调理,还能治疗外感风寒,尤其是夏天的空调病、胃肠型感冒等。如恶寒无汗、身困体重时,煎一剂五积散,趁热喝一大碗,让周身汗出,一定让你顿感轻松。由于五积散外感风寒可除,内伤杂病可调,所以,此方适用面广,是一张家庭实用方。我国中原地域有俗话:“五积散,五积散,楼下不喊楼上喊”。可见百姓的欢迎程度。
每年的夏秋季,五积散用得最多。原因是夏天酷热多汗,人体毛孔洞开,衣着单薄,多吃生饮冷,再加到处是空调,忽冷忽热,人最容易受寒,如果再加精神紧张,饮食不调,五积散证就容易形成了。时下虽已经立秋,但长江流域依然酷热难耐,说说五积散,说不定哪个网友能用上。参考原方用药比例,结合自己经验,推荐配方如下:生麻黄15克、肉桂10克、甘草 10克、苍术40克、厚朴15克、陈皮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5克、干姜10克、 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 白芷10克、桔梗20克。加工成散剂,每次用20-30克,生姜3片,葱白两根,煎汤,趁热食后服,每日2-3次。如用于调理体质,则每天服一次即可。不过,话也要说回来,这五积散毕竟是药,而且里面还有麻黄等发汗猛药,所以,体弱多病者、营养不良者、羸瘦干枯者,以及高龄老人、产妇幼儿等,此方是万万不能随意使用的!一般寒湿体质五积散,实热体质荆芥连翘汤,皮黑体壮不易出汗防风通圣散。这些都是治疗痤疮,美容减肥的好方子。看黄老师的方证,药证,是越来越有味了。。。回 吕医生 的帖子吕医生:一般寒湿体质五积散,实热体质荆芥连翘汤,皮黑体壮不易出汗防风通圣散。这些都是治疗痤疮,美容减肥的好方子。看黄老师的方证,药证,是越来越有味了。。。 (2012-08-17 19:09) 诚如所言!矮 黑 胖 壮体质的好方剂-----------五积散!!!!五积散治疗痛经常一剂取效!一般寒湿体质五积散,实热体质荆芥连翘汤,皮黑体壮不易出汗防风通圣散。这些都是治疗痤疮,美容减肥的好方子。五积散让我想到一位小朋友,11岁,男生大约1年前来门诊,治疗异位性皮肤炎,四肢关节红痒甚抓到反复出血结痂,皮肤干燥甚,躯干及脸部亦多发,平时依赖擦西药类固醇治疗。问其原因父母亲忙于工作,没空教养,由爷爷奶奶帮忙,奶奶疼孙子,冰凉冷饮烧烤炸辣,有求必应,毫不忌口。体瘦肤黑,舌红,白腻胎,处以五积散科学中药,服药两周,但未见回诊。事隔一年,上月中旬,又来门诊,问去年症状如何,言服药两周症状消失,近一年未发,但因为回奶奶家,肆无忌惮大吃冰冷及芒果,症状突然又发作。但这次,我是处以老师的「半张防风通圣」,重用生石膏40克,服用两周症状基本消失。(累了~有空再补上这次「半张防风」的诊断过程说明)
附:荆芥连翘汤近代日本汉方流派一贯堂医学的经验方,是青年人腺病体质的调理方,有散风理气和血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以红、肿、热、痛为特征的头面部炎性疾病和热性体质的调理。
【原书配方】荆芥、连翘、甘草、薄荷、黄莲,黄芩、黄柏、山扼子、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防风,枳壳(实)各1.5g,柴胡、桔梗,白芷各2g。水煎,每日3服。(失数道明《新版汉方后世要方解说》)
【常用剂量】荆芥10g,连翘l5g,防风10g,柴胡10g,桔梗10g,白芷10g,枳壳10g,生甘草5g,薄荷5g,黄连5g,黄芩10g,黄柏10g,山栀子10g,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原书方证】多用于青年期腺病体质所发的疾病。一般肤色浅黑色,有光泽,手足心多油汗,好发鼻炎、扁桃体赉、中耳炎、慢性副鼻窦炎等以及肺结核早期、面部毛囊炎、鼻衄等。其人腹肌和脉象多紧张。
【体质要求】多见于年轻人。形体中等或偏瘦,面色潮红或红黑,或浅黑色,也有白里透红者,一般面有油光,易发痤疮,疮体色红易化脓。目睛充血或多眵,唇红,咽喉充血,舌红;胸胁部有抵抗感或压痛,腹肌较紧张;入冬手足易冷,入夏手心热。多易烦躁、焦虑或抑郁,容易失眠,容易头痛头昏,容易皮肤瘙痒,容易晨僵,容易鼻衄,容易鼻塞流浊涕,容易耳聋耳鸣,容易咽痛扁桃体肿大,容易口腔溃疡,容易淋巴结肿大。女性多月经周期短,量中等偏多,黏稠有血块,易痛经,易有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适用疾病】座疮、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疱疹、带状疱疹、毛囊炎、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性红斑、急慢性中耳炎、虹膜炎、酒齄鼻、急慢性上腭窦化脓、鼻炎、鼻窦炎、鼻疖、急慢性扁桃体炎、脱发肺结核、恶性淋巴瘤、支气管扩张、肺炎、口腔溃疡、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孕症、丹毒、疖痈、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等。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痉、免疫抑制等作用。
【注意事项】食欲不振者、年老体弱、脸色发青、眼圈发黑者慎用。使用本方应注意检查肝功能。
黄煌: 荆芥连翘汤虽不是经典方,但其配伍严谨,其基本结构可以看做是四逆散与黄连解毒汤、四物汤等的合方。由于疗效明确,方证实在,此方虽出于后世,但也不可忽视其临床价值。 荆芥连翘汤是日本汉方流派一贯堂的经验方。此方多用来调理年轻人的体质,这种体质,他们称之为腺病体质,也就是容易淋巴结肿大,容易扁桃体发炎,容易有痤疮以及毛囊炎,容易眼睛红,容易流黄涕的体质。我临床多用于年轻人的痤疮、女青年的生殖道炎症,特别是对于面部油亮,咽喉充血者,效果最好。有些月经正常但总不能怀孕的青年女性,服用荆芥连翘汤后,常常能如愿以偿。
附:半张防风通圣散我有一张治疗皮肤病的方,叫半张防风通圣散。是古方防风通圣散去当归、白芍、川芎、苍术、山栀、黄芩、芒硝、滑石、生姜,加杏仁而成。治疗湿疹、皮炎、荨麻疹见皮肤瘙痒、体质壮实者,有止痒、消肿的功效。有效的案例很多,给大家说说最近复诊的两位。
一中年妇女,53岁,面部湿疹4年,局部充血发红、脱屑增厚,近乎毁容。而且每天搔痒疼痛异常。就诊时神情抑郁,面唇红肿,口唇翘皮干裂。我用生麻黄10 克、生石膏30克、制大黄10克、生甘草5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连翘30克、薄荷10克、杏仁15克、桔梗10克。水煎,每日一剂。五天后复诊,面部疼痛即明显减轻。后将荆芥防风加至20克,一月后,笑容满面而来,其面部光洁如初。
还有一位是个3岁的儿童,来自海外。全身特别是四肢皮肤瘙痒、干燥苔藓化,入夜烦躁不安。中西医治疗一年多无效,家长为之心力交瘁。 改用半张防风通圣散,小其制,麻黄5克,大黄3克、生石膏15克,去连翘,服3剂,即明显不瘙痒,睡眠随之改善,5天后皮肤润燥,局部出现黑色脓头,数天收干,后竟然痊愈。遂介绍数人来索方。
防风通圣散是金元名医刘完素的验方。有表里双解、清热散风的功效,适用于以头昏胸闷、身痒红疹、口苦舌干、涕唾稠粘、小便黄短、大便不通为特征的疾病和表里俱实性体质的调理。后世沿用效果非凡。文献调查发现,我国大多用本方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我也试用本方治疗皮肤病有效。但有的患者服用后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常见的一是腹泻,二是瘙痒加剧。腹泻,与芒硝大黄有关,去芒硝,并将大黄改为制大黄,就没有反应了。搔痒加剧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饮食不慎,有的与疾病本身有关,有的还与方中的补益药活血药有关。曾治疗一位异位性皮炎的患儿,她不仅当归、川芎、白芍等在禁忌之列,甚至活血药的桃仁、红花,养阴药的地黄也不能用,否则更痒。后来,我尝试将防风通圣散进行“瘦身”。以麻黄、大黄、石膏、甘草为方核,加上祛风止痒的荆芥、防风,疏散风热的连翘、薄荷,排脓止咳的桔梗、杏仁,全方治疗的目标集中在皮肤上,发表透汗,清热排毒,祛风止痒。用下来,效果还不错。
以前治疗皮肤病,拘泥于“治风先治血,养血风自灭”的说法,总是想着用首乌、熟地、枸杞、阿胶、四物、归脾之类的养血方药,效果总不尽人意。后来,病看多了,才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临床开方,不可凭理,而要凭证;不求法活无边,而要方专药真。皮肤瘙痒、体格壮实,汗不畅,便不通,就是防风通圣散证,用防风通圣散专方专治即可。但话也要说回来,专方并不是铁板一块,也可加减,特别是后世经验大方,大多可以重整。只要将大方拆成若干个方根,弄清药证,就可以据证灵活加减了。以上所述的半张防风通圣散,可以看成是治疗皮肤瘙痒病的专方,是防风通圣散的骨干。可以单用,但如果病情夹杂,或患者体质倾向明显,就可以加味。比如,腹部充实、大便秘结、舌苔干厚,可加芒硝;月经稀发或闭经,可加当归、白芍、川芎等;腹胀、浮肿者,可加苍术或白术;而心烦意乱、头昏咽红者,则可以加栀子、黄芩;小便赤黄涩痛,可加滑石。如此加味,那不就还原成防风通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