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健康知识大全 / 正文

伏暑 痰饮【古今医案】

伏暑 痰饮

【出处】王旭高临证医案

【病名】伏暑 痰饮

【医案详情】李 伏邪湿热内蕴,三焦气机不达。午后发热,胸闷头胀,尿少无汗。舌苔白腻,脉象软细。拟开上、疏中、渗下,仿河间法。豆卷 杏仁 陈皮 藿梗 滑石 赤苓 桔梗 半夏 焦六曲 川朴 通草胡 素有痰饮咳嗽,今夏曾经吐血,是肺受热迫也。兹六、七日来伏暑内蕴,凉风外袭。病起先寒栗而后大热,热有起伏,表之汗不畅,里之热不退。所以然者,痰饮阻于胸中,肺胃失其宣达故耳。舌色底绛,望之粘腻,心苔白浓如豆大者一瓣,此即伏暑挟痰饮之征,而况气急痰嘶乎!据云二十六日便泄数次,至今大便不通,按腹板窒,却不硬痛,小溲先红浊,今则淡赤不浑,乃湿热痰浊聚于胸中,因肺金失降,不能下达膀胱,故湿浊上逆为痰气喘 之候。病机在是,病之凶险亦在是。法当从此理会,涤痰泄热,降气清肺,乃方中必需之事,但清肃上焦尤为要务耳。葶苈子 郁金 川贝 杏仁 枳实 羚羊角 胆星 连翘赤苓 竹油 枇杷叶 滚痰丸(入煎绢包)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