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健康知识大全 / 正文

瘦子都有哪些共同的吃饭习惯?减肥的人该不该

你这么瘦,到底是怎么吃的啊 ?

要是向一个一直很瘦的人,请教减肥,可未必能听到什么好答案。

不是所有的胖子,都是嘴馋吃出来的,也不是所有的瘦子,都是会吃才吃瘦的。

如果,你有仔细观察过瘦子朋友的吃饭习惯,就会发现……没有规律,就是瘦子最规律的规律。

比如:超级大胃王

「木下」这个日本姑娘,以网络直播自己吃掉超级大量的食物而出名:

8 斤牛排盖饭、10 斤西瓜、25 个饭团、100 个汉堡、13 斤炒饭盖饭……

而且身体完全健康。当然她不是顿顿都这么吃,只是有这个技能。

而且,日本的节目组专门做过调查啦,木下的胃,比一般人的能撑大好多倍,天生特别能装,而且吃完还不怎么吸收,就都排出去了。

大部分瘦子的共同问题

1. 肠胃不太好

他们的消化吸收功能,一般比较差,多多少少都还有点营养不良,皮包骨头,面黄肌瘦不长肉,以及吃一点就撑、甚至会胀。

要么就是一吃就「泻」,经常能把完整的食物排出来,可谓「食谷不化」……各种想吃不敢吃。

2. 吃不下

所以,别人还食欲满满、准备再战三百回合的时候,经常看见旁边的瘦子,已默默放下手中的筷子,轻声地说:我饱了……吃不下了……

对,就是和木下相反,胃容量很小(你可以想象成弹性小),一次就吃不下多少东西。

当然,他们也很容易饿,往往需要不停地加餐、吃零食、加餐……

少食多餐!值得需要减肥的胖友们学习。

3. 吃饱就自动停

大部分人吃自助餐,都秉持「扶墙进,扶墙出」的原则。请客的话,这些瘦子就别带了,他们太自觉,稍一吃饱就会停下来。

真的是一旦满足口腹之欲,马上就停。再好吃的东西,也不容易多吃一口。一口也不!

同样对于要减肥的朋友们来说:浪费食物可耻……然而,不眼红、不嘴馋光荣!

4. 不饿就不吃

相似的,他们早起如果不饿就不吃早饭,临近午饭时间再吃;晚上如果不饿,也不吃晚饭,临近睡前才吃宵夜……

通常情况下,一个成年女性一天应该摄入 1800 千卡左右的热量。如果轻而易举就忽略一顿饭,当然会少摄入热量,这样的人不瘦才怪。

还有,瘦子肠胃不好,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这么作出来的。胃病最怕什么?饮食不规律呀。

5. 挑食

杂粮豆子?胀气,不吃。

鸡蛋黄?噎嗓子,不吃。

牛奶?味道太膻,不喝。

金针菇?会 see you tomorrow ,不吃。

……

只要食物一不合胃口,瘦子朋友们整个人就瞬间没食欲,哪怕饿得要死,也坚决不吃。

这种「倾听身体声音来选择食物」的习惯,真的……挺好的。可是,肯定会去乱吃些有的没的的零食,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6. 吃饭特别慢

除了吃得不多,是很多瘦子共有的习惯外,还有更让人抓狂的就是,吃饭速度非常慢!

不知道是嘴巴小塞不进,还是食管细咽不下,还是牙口差嚼不动……总之,恨不得一顿饭吃两个小时。

值得胖友学习的是:如果吃饭太快,狼吞虎咽的话,就会出现其实已经吃饱了,但因为吃太快,饱的信号不能及时传递给大脑,一不小心就吃多了的现象。而放慢吃饭速度的话,大脑和胃同时在线,就不容易吃过量。

7.嫌弃油腻

但是瘦子们对油腻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弱。看到油腻的东西,胃可能就开始打起了寒战,所以本能地没法喜欢。

而研究发现,脂肪不仅会给人的舌尖带来美味的享受,还会让大脑产生一种类似于中毒的症状,让人欲罢不能。

所以猜测,不爱油腻,也是瘦子不容易吃多的原因。

8. 对甜食无爱

同样,可能受身体激素水平的调控影响,瘦子也不容易对甜食产生渴望。

9. 有的一点也不爱吃肉

有些瘦子是因为信仰原因,有些可能是因为消化太弱,还有一些从娘胎出来就对肉不感冒,或者可能是小时候吃太多吃伤了……总之,有人对肉,避而远之。

这样的营养风险在于:如果不吃肉只吃素的话,很容易缺乏维生素 B12。而且,红肉中富含利用率极高的血红素铁,对于女瘦子来说,不爱吃肉,会很容易缺铁的。

11. 喜欢吃起来麻烦的食物

喜欢吃虾,吃刺多的鱼,啃鸡爪鸭脖,一切吃起来麻烦的东西,他们可能都喜欢,至少不那么讨厌!

由于这些东西吃起来麻烦,在相同的时间下,相当于比别人少吃了很多东西。所以,也不太会吃胖。

……

12. 仗着自己瘦,容易胡乱饮食

还有一部分瘦子朋友,觉得自己是「死吃不胖」,所以会偏爱吃各种零食、甚至高油高糖的垃圾食品:薯片、饼干、点心、各种甜饮料,统统来者不拒,大快朵颐。

但是因为爱吃零食,其实是更容易营养不良的,毕竟加工零食中缺少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新时代的健康瘦子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类新时代的瘦子:健康意识强、注重饮食健康。

不仅有着比较多的营养知识、懂均衡搭配,还有着 365 天如一日的运动习惯,总是能自觉地做好搭配、多样化、适量、刚刚好。

所以,胖,瘦,有,命!不只是说的基因天注定,更多的,还是是从小的习惯差异。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