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艾灸养生学习 / 正文

艾灸治疗肩周炎方法,消除疼痛温暖肩膀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组织炎,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肩部疾患。又因患病后胸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称“冻结肩”、“肩凝症”。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病理阐述】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摩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形成原发性肩周炎。继发性肩周炎是继发其他疾病发生的肩关节周围炎。最常见的是继发于肩部或上肢急性创伤后的肩周炎。灸道堂灸疗师表示,肩部创伤,包括肩部骨折,如: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肩袖断裂,韧带断裂等均需要对肩关节进行较长时间的固定。上肢创伤,特别是肱骨骨折也需要对肩关节进行长时间的固定。肩关节长期的固定,会造成肩关节囊黏连、挛缩而发生肩周炎。  【临床表现】肩周炎在早期和晚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表现起病缓慢,肩痛同时伴有活动障碍,有时夜间痛,患侧不能侧卧。疼痛可放散到颈部、上臂和前臂。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旋转受限,患侧手掌不能扪及对侧肩胛骨,不能梳头;沿结节间沟或肩峰下明显局限压痛;晚期表现肩痛进一步加重,各方向活动均受限,穿衣脱衣均感困难,碰撞肩部或稍微外展即有剧痛。病程长者肩部,上臂和前臂肌肉萎缩。 现在就就肩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分述如下:(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3)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少。(4)畏寒: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5)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灸治案例】  1.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治疗方法:(1)治疗组:①温针疗法:①取穴:肩髎、肩髃、肩贞为主穴,肩井、天宗、曲池、外关等为配穴。②方法:患者坐位,暴露患侧肩部,主穴每次必取,配穴取2~4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刺入适当深度,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然后在针柄上套上1.5~2cm长的无药纯艾条点燃,以患者局部感觉温热为度,针下隔硬纸板以防烫伤。燃尽后再换~炷,每穴灸2炷。留针4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②运动针法温针灸治疗结束后。患者坐位,取患肩对侧条口透承山进行针刺,针刺得气患者感到较强的针感后,行平补平泻手法一次,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期间,在医师的指导下嘱患者配合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外展、外旋、上举及后伸等动作,角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直到肩关节活动幅度有较大的改善或活动自如后起针。留针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对照组电针加TDP:取穴同温针疗法穴位,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同时用TDP照射肩部,以患者感觉皮肤温热为度,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3)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间休息3天。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运动功能综合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1,2组问差值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  2.针刺合隔姜灸治疗肩周炎50例治疗方法:(1)治疗组充分暴露患肩,取阿是穴,将鲜姜切成直径4cm厚0.2cm的薄片,并用针刺数孔,置于穴位上,把直径2.5cm高2cm的圆锥形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若灼热难忍,可在姜片下方加垫姜片后继续,热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度,每穴灸3壮。灸后取直立位,用0.30mm×40mm毫针,直刺对侧条口穴1.5寸,得气后,令针感往上传,引导患者意守患肩,留针25 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次,平补平泻。行针时嘱其做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内收等主动运动,弧度以感觉肩关节轻微疼痛为宜。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2)对照组针刺条口穴,方法与治疗组相同。(3)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痊愈18例,好转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50例,痊愈10例,好转2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00%。两组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补充说明】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原常见病症。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肩周炎一般病程较长,特别是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者,时间可延及数月、甚至一年之久。因此,患肩周炎的老年人在康复锻炼中,应该每天坚持进行,并逐步增加锻炼时间及次数,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锻炼以引起轻微疼痛为度,但应避免引起剧烈疼痛。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