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乌梅丸 / 正文

眩晕上热下寒等疑难杂症-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作汤剂,组方: 乌梅 30 克,细辛 6g ,干姜 10g ,黄连 6g ,当归 10g ,制附子 10g ,花椒 10g ,桂枝 10g ,白人参 10g ,黄柏 10g 。乌梅丸 这个方子出自伤寒杂病论,言其 主治蛔厥,又主久利, 现在教科书《方剂学》上把它列入杀虫剂,实在是小看了它,也因此埋没了它。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就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现代临床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将乌梅丸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效果显著,被奉为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的验方。现在,乌梅丸的杀蛔功能已基本不用了,因为有了肠虫清等更方便快捷的药。它的真正作用虽逐渐被一些医家所认识,但认识面不广,其作用和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此,有必要把乌梅丸隆重推介一番。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厥阴病的特点是寒热往来,所以该方用药也是有寒有热,我们不能机械的把寒热往来理解成就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临床更多的情况是寒热共存、上热下寒、下热上寒、外寒里热、里寒外热等,大多是生理机能不足引起的寒热不调,杂病中此类情况甚多,如癔病、牛皮癣、眩晕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支气管炎、肾病、妇科病等等,用的机会很多,且大多是慢性病、疑难杂症。本方以乌梅为君,乌梅的作用敛肝,制肝疏泄太过。肝主风,风者气也,能也,所以它是人体内气动力的来源(不是肺,肺的功能是吐故纳新),人体各部的不调和病态,都会使肝气过度疏泄(肝气盗泄),久之则肝弱肝疲,肝功受损。疏泄太过的问题也是能量流失的问题,不解决它,身体再补也是补不起来的。方中寒热之药并用,再加人参补气,当归补血,桂枝通调表里寒热阴阳,组方严谨、用药精准,为后世创立了谴方用药之典范。小柴胡汤与乌梅丸的都治寒热往来,但前者层面浅而新感多,后者层面深而迁延久。善用二方,则 疑难杂症治之不难;合用二方则往往奇效立显。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