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乌梅丸 / 正文

有关乌梅丸的应用

说起乌梅丸,有说不完的故事和内容,因为乌梅丸一直以来被人所误解,也很少有人解读乌梅丸,但是《伤寒论》迈不过这个坎,必须将乌梅丸讲透了,才能真正理解乌梅丸的意蕴。《伤寒论》中,疾病到了厥阴病就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了,一般会出现四肢厥逆,其实四肢厥逆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到了肠胃问题,所以厥阴篇有50多条,但是有“下利”的条文就有三十多条,占了整片的三分之二还要多,所以厥阴病不是简单的肝脏疾病,而是一个涉及多个脏腑之疾。古人说最厉害的疾病都是心腹之疾,而所谓的四肢疾病其实是危害不大的。只有疾病到了心腹,才会危及到生命,所以肠胃的问题,看似小,其实大。整个《伤寒论》,最重要的一篇就是厥阴篇,因为这篇出现死症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其余篇章是很少出现死症的。因为,厥阴篇是唯一篇寒热错杂的,你不知道其中的证到底是热性的还是寒性的,以此,厥阴篇作为千古疑案,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解开。里面的方剂自然也是至今为止最难解开的谜底,很多人就看不懂乌梅丸,日本人对中医有很独特的理解,但是一到厥阴篇,就说不明白了,更不会用厥阴篇的方剂。乌梅丸有两大特点,一是药物味数比较多,二是寒热错杂很明显,比如黄连与附子同时使用,其中黄连是苦寒的,附子是性热的,苦寒与性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以前的方剂只有附子泻心汤中同时出现过。附子泻心汤,主要治疗的是中焦有热,心下痞,其实就是我们现代所谓的胃炎患者,但是同时出现了四肢厥逆,也就是四肢冰凉,阳气很虚弱。按照现代的生理学来理解,则一边是肠胃有炎症,是局部的热证,一边则是心脏的功能不全,精神状态萎靡。一般来说,胃部有炎症,普遍都会有精神亢奋,四肢温暖的症状,但是此时却出现了四肢冰凉,这就是一个重要的矛盾,附子泻心汤就是要解决这种矛盾的。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处于一种非常复杂的条件下使用的方剂,后世也有医家认为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主方。《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扰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金匮趺蹶手指肿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证治》:“蚘厥者,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乌梅丸组成、制法及服法: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夜,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从乌梅丸的命名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成分还是乌梅,乌梅是什么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神农本草经》看出其中的奥妙,后世从乌梅可以治疗痢疾,可以止渴,可以止咳,可以止血,可以噬恶肉等等,可以说基本把乌梅酸收之性发挥到了极致,但是乌梅丸在此基础上还有很大的扩展,因为整个方剂由十味药组成,已经扩大了乌梅的用途。后世医家李士懋先生在运用乌梅丸时则发挥到了极致,李士懋先生将乌梅丸的运用规律总结为肝阳虚弱,“厥阴病的实质是肝阳馁弱,形成寒热错杂之证,肝阳馁弱,则肝用不及,失其升发、疏泄、调达之性,因而产生广泛的病证”,也是按照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的思路来解释,并进一步指出使用乌梅丸的指标“1、脉弦按之减,此即肝馁弱之脉。弦脉亦可兼濡、缓、滑、数、细等,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之阳气馁弱之脉。2、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有一二症即可。两条具备, 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首先,乌梅自古以来就是治疗消渴的药物,所以乌梅丸主治的疾病普遍有消渴的现象,厥阴病的纲领性条文也有“消渴,气上冲胸”的主症,所以很多人治疗现代的糖尿病到了后期,寒热错杂时,用乌梅丸疗效非常不错。其次,肝脏作为藏血之脏,一直以来都是妇科疾病的重要脏腑,因为妇科疾病一半以上都是血病,我们通常熟悉的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的四物汤就是从肝的层面加以设计的。乌梅丸既然治疗的是厥阴病,也是肝脏的疾病,所以妇科疾病之月经不调,白带,出血等,只要出现了寒热错杂,出现了阳虚症状的,都可以考虑使用乌梅丸,而且疗效非常好,也较为持久。再次,其实不管是新发的痢疾,还是久利,都是肝脾不和作用下的疾病,肝脾不和有一个重要的症状,那就是腹痛,因为肝木与脾土之间存在相互克害的关系,而痢疾就有里急后重,腹痛腹胀等症状。乌梅丸既然针对的是厥阴病,就可以治疗所谓的痢疾。痢疾在古代是比较难治的疾病,而在现代就是肠胃炎,慢性的肠胃炎,治疗起来也比较难缠,所以《伤寒论》中说“亦治久利”。现代的肠道癌,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下痢脓血,所以乌梅丸也可以作为治疗现代大肠癌的候选方剂。另外,肝脏作为人体情志调节,和气机升降的重要脏腑,只要出现了情志问题或者是气机升降问题,都可以考虑乌梅丸。很多人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与乌梅丸是互为表里的两个方剂,乌梅丸是在里的问题,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则是在表的问题,其实两者可以被称为互为表里,实际上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的疾病之中就有一类是浑身无力,是因为长久的虚劳导致的身体透支;乌梅丸也照样可以用于治疗因为长久的劳累导致的身体不堪驱使,从肝的角度来说“肝为疲极之本”,任何一种肝脏的问题,都可以表现出困乏的现象。除此之外,很多人治疗肝脏疾病,不管虚实,都可以用乌梅丸加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主方。一般来说,肝经有问题者,都会出现“阴阳人”的现象,即身体的一半与另一半表现出来完全不同的症状,比如一般身体出汗,一般身体不出汗,很多人看到这种现象都会明白,人体即将出现偏枯了。而通常意义上,出现阴阳两半人的现象都是现代意义上的肝脏问题,也可以归结为所谓的“厥阴病”。从另外一种意义来理解,得了乌梅丸证的患者其实都是较为严重,很难救治,也是一般身体已经进入阴间了。《方解别录序》云:“元明以来,清逐淆乱,而用药者专尚偏寒、偏热、偏攻、偏补之剂,不知寒热并进,攻补兼投,正是无上神妙之处。后世医家未解其所以然,反谓繁杂而不足取法。”方剂之用,纯用攻补,则功力大而效洪,攻补兼用则得中庸之精益而无所不可,也许这就是乌梅丸的核心要义。乌梅丸中用附子,黄连,其实就是附子泻心汤的意思,针对的就是内有热,而阳气不足,寒热两用而两解之。用人参,则是疾病到了一定阶段,必定有虚证,在使用的时候玄脉之外,还有一份减象,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川椒,桂枝,干姜之用,纯粹则是从辛辣可以横行,能够结人体之不通。方用当归,针对的是疾病日久,必定从气分入于血分,血亏导致很多人晚上的症状加重,而当归的使用可以补血,可以助血载气。黄柏本是寒凉之剂,但在乌梅丸中发挥的作用是不简单的,主要从滋补肾水而来,因为我们在滋补肝阴之时,如果不能保障肾阴,肝阴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黄柏之用,好比益气聪明汤之例,纯粹从一个将整个方剂升降出入的圈画圆的角度来说。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