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四逆汤 / 正文

四逆汤组成功用主治

《伤寒论》【组成】 附子(15g) 干姜(9g) 炙甘草(6g)【功用】 回阳救逆。【主治】 少阴病。四肢厥冷,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歌诀】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谢谢分享 2007-12-18 第一天,制附片50克、干姜25克、炙甘草25克,先煎制附片1小时,取一小勺尝已经不麻口,下干姜、炙甘草再煎30分钟,服用。单尝附子汤感觉味苦,现在服用四逆汤感觉味道苦中带甜,有姜的味道,不是很难喝。上午十点服用头煎,下午四点服用二煎,晚上九点服用三煎。三煎味道已经很淡了。看来四逆汤煎服两次即可,三煎的意义不大了。服后当天没有什么感觉。************************2007-12-18 第二天,制附片6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煎法如第一天,不过只在上午十点,下午六点各服用一次,即一天服用两次。晚上去岳丈家吃饭,喝了白酒二两。晚上睡觉时按照往常一样用开水泡脚,但是发现,今晚的脚根本就不感觉冷,温度也比往常高。是服用四逆汤的效果呢,还是喝了白酒的效果呢?暂时还不能肯定。***********************今天是服用四逆汤的第三天,制附片7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煎服同前。由于昨晚在岳丈家吃饭,今天早上就吃了昨晚的剩饭了,我素不喜吃剩饭,故用开水泡了吃,也没有必要品味了,很快就连吃带喝的装进了胃里面。十点了,打算要服用四逆汤了,但是感觉有些腹胀,准确说是胃脘部胀闷不适,可能是早上的剩饭吃的方法不对头吧。四逆汤照样服用。今天煎煮四逆汤有意在附子煎煮不到一小时(大约在水开后40分钟)就尝尝,发现也没有麻口的感觉,就将干姜和炙甘草下了同煎了。为什么煎煮时间不到,还是不麻口,是不是现在的附子都制得太过头了?我一直有些怀疑,我生尝制附子时就不感觉麻口的,难怪现在的制附子可以用到这么大量,伤寒论上最大量也就“大者三枚”而已,现在我的70克,无论如何也超过这个量了。 ********************************第四天,制附片8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故意缩短制附片的煎煮时间,到45分钟时口尝已经没有麻嘴的感觉,再下干姜、炙甘草煎煮15分钟,此为头煎。二煎同昨天。服用方法同前。感觉口味较昨日稍微苦一些,大概是附子与姜草的比例越来越大了吧。不知道同行们所进的附子到底是什么样,我进的制附片黑黑的,生嚼在嘴里面都没有多少麻嘴的感觉,只有苦味夹一点涩味。不知道是不是用胆巴制的太过了。难怪以前开方附子用上4-50克都没有反应,我现在用到80克也还是毫无反应的。网上搜到这段关于附子的发言,看来恐怕是真的了“四川江油中坝的附子是道地附子。但即使道地附子也与以前的附子在功效上差了很多。为此,卢火神曾多次给我们讲到这个问题:1.在种植上为了追求品相和产量,大量使用化肥。2.在炮制上,与以前的炮制方法完全不一样。以前采用九蒸九晒,外加童便浸泡,河水冲洗。而现在为了更快地发家致富,怎么可能用这么多工序、这么多时间来炮制,往往都是在胆水里煮两小时,再烘干即可。在胆水里煮了两小时的附子,其功效可想而知,拿回家还要先煎两小时,哪里还有附子的气气,剩下的都是胆水的苦咸涩味。这也是现在很少有附子中毒现象发生的原因。所以卢火神现在附子用得不多,更多的是用替代品。我准备在明年夏至附子收成时,在卢火神的指导下,到中坝去收一些好的生附子,然后用传统的炮制方法做一些道地的制附子。其实不仅仅是附子,其他的中药材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目前中医衰败的原因之一。“中药可能要毁掉中医!”也许不是一句夸大其词的话。” ********************************** 第五天,制附片9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到我发这篇帖子的时候,制附片已经煎煮了30分钟,刚才尝了一尝,隐隐约约口里感到有那么一丁点麻的感觉了。呵呵,看来我进的这个附子说是假的也不对。刚刚把干姜和炙甘草下了,等15分钟就可以喝了。刚才顺便给供应我中药饮片的经销商(时间长了,都是朋友了)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我尝附子的过程和感受,并指出他给我的附片是质量不好的统货,并要求他给我弄几公斤优质附片来尝尝。他承认我现在用的是统货,并答应给我联系几公斤优质附子。呵呵,我倒要尝尝,优质附子又是什么味道,给统货之间有多大的区别。药还在煎煮,先发了这篇帖子,明天再将今天的喝完两煎的感受发上来。――――――――――――――――――本来打算明天再发帖的,可是,服用今天的四逆汤后有了一些感觉了,不过不是很强,怕到明天忘记了,所有赶紧记录下来:11点钟,也就是喝下今天的四逆汤大约1小时后,先是连续打了5、6个喷嚏,接下来,又打了几个哈欠,呵呵,我想,许是寒邪被赶出来一点,通过喷嚏出去了吧,至于哈欠,应该是虚阳被收敛回去了一些,发越在外的阳气相对不足了,更露出了少阴证的真相“但欲寐”吧。而且,细细一品味,舌头似乎也有一些麻或者涩的感觉?不明显,但是好像有一点,呵呵,看明天的了。 第六天,制附片10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制附片先煎半小时,口尝已经不麻,乃下姜草,复一刻钟,头煎成,约150毫升,温服。至夜间7点,服二煎,十点半卧寝。未寐之时,细细体会,发现近两天好像鼻子通气的感觉似乎确实较前畅快了些,而且以前脐部一直很凉甚至是冰凉,现在摸起来好像也确实比以前暖和了不少。细细摸摸自己的脉象,也发现两侧尺脉确乎较前有力了一些,呵呵,除此而外,尚无重大发现。是我的寒气太重,阳气太虚还是这个制附片的质量欠佳呢?继续服用,以观后效。 -------------------- 糊涂王子2007-12-24 附子当用黄附片或白附片,其量递增阶梯可以30g为率,不必10g率。 ***************************** 谢谢楼上各位的关心和指点。糊涂王子指出当用黄或白附片,可能是正确的。不过我的诊所里面暂时还没有这两种附片,只有这种黑附片,我看炮制可能太过了,没有力量。更为无奈的是,我药房的制附片今天不够用了,前两天就打电话联系的,说送过来还没有来。我药抽屉里面只有60克了,无奈,今天就只好用60克了,不能骗大家。第七天就:制附片60 克,炙甘草30 ,干姜30克。煎煮同前。服用之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 第八天:本来应该是昨天的,可是昨天没有附片了,断货了,呵呵,只好等一天吧。所以这个第八天就变成今天了。制附片110克,干姜40克,炙甘草40克。煎煮方法:三药一同煎煮,没有将附子先煎,共煎煮1小时,十点服用头煎。唯一感觉到的是今天的药液比较可口,因为今天早上送来的制附片是跟以前一样,但是炙甘草倒是炙得比较好,比以前的炙甘草下的蜜多很多,看得出应该甜一些的。果然汤液味道好很多。************************* 第九天:制附片120克,干姜40,炙甘草40克。煎煮方法:三药同时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尝尝已经不麻嘴。此为头煎,二煎加水煎煮30分钟。服用方法:温服,上午十点,下午6或7点。体会:不麻口,口感上尚可,服后可以坚持不漱口。自从50克附子服用开始,至今已有9天了,综合体验就是,现在的附子制的太过,早已没有书上记载的那样毒性,不过同时附子的阳热之性也大受约束,服用至今未尝体验到中毒的感觉,此其一;其二,细细想来也不是全然无功,1,视力疲劳较以前略有好转;2,鼻子比以前通畅,鼻涕比以前少;脐部已经没有恶寒的感觉了;手上的几个冻疮已经接近痊愈(只是这几天气温有所回升,不知道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冻疮痊愈,只有等过几天气温下降了,不再生冻疮,才能说明问题。)---------------- 黄药子 2007-12-26不知楼主是否敢先少量服用你家的附片,不用先煎,直接同煎服用,看是不是有毒性? -------------------- 有道理,但是自己尝一尝应该对药物的功用/使用方法有更深刻的体会 ****************************** 我现在已经是不先煎煮,而是同煎了,不过时间比其他药稍微长一些,多半为半个小时。我煎服四逆汤中的附子,曾用了一下方法:1,先煎1.5小时;2,先煎1小时;3,先煎45分钟;4,先煎30分钟;5,不先煎,同煎45分钟;6,不先煎,同煎30分钟。 谢谢红牛,其实附子理中丸我也服用过,效果不错,但是这次主要是试药,我一定要试到200克附子才停手。如果附子用到200克还动静不大,我就再试用附子理中汤、当归四逆汤等等,一定要体会一下热药的副作用,看看是什么感受。第十四天:制附片17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煎煮服用方法按照第十三天一样,服后的感觉也是一样 ********************************** 今天是第十五天,今天加大炙甘草的剂量,按照4:1:2的比例来配方服用制附片180克,干姜60克,炙甘草90克这是糊涂王子提出的比例,我想有一定道理,我前面的四逆汤甘草干姜量相对较小,很难喝,苦味较重,今天这个应该好喝一些了。本来还想用王正龙先生的四逆汤比例3:4:5的,可是,这样一来,我实在找不到这么大的罐子,为了尝尝王正龙先生四逆汤的味道,只好到时候小其制来尝尝看了。药还在煎,还没有服用。如果服用之后有什么特殊感受我今天晚上就将这篇文章重新编辑,如果感受依旧,就不再 ****************************** 第十六天:制附片190克,干姜60克,炙甘草100克。先煎制附片30分钟,余药下后再煎30分钟服用。头煎于上午十点许服用,药液倒在茶杯里面,等稍温,服用时见药液上面浮有一层膜状物,挺黏的。我想可能是制附子里面的蜂蜜吧,长时间的煎煮,不就像熬糖一样吗?尝尝那层膜,味道不错,有点甜。由于昨天和今天的四逆汤炙甘草的比例比较大,糖液的味道好了许多,喝起来不是很苦。不过,服用之后,动静还是不明显。下午6点再喝二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不再补充了。 ******************************* 今天,终于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了:我吃附子开始中毒了!!呵呵,今天是我服用四逆汤的第十八天:制附片200克,干姜70克,炙甘草100克。煎服方法同前一天。罐子实在是装不下了,满满的药,看不到药液,将罐子倒个底朝天,才倒出160毫升药来,于十点钟服用。服后大约1个小时,慢慢的感觉嘴唇有些木木的,直到现在,下午三点了,还有一些,就像春节时候一天到晚嗑瓜子,连嗑了好几天后的嘴唇,麻的感觉不甚,倒是很有些木!看来,附子怎么用,不可否认,有一个量的问题。火神派用附子,提倡足量,可能也确实是看到了现在的附子制的太过,药力大减的方面。根据这十八天服用四逆汤来看,平时我们用附子,如果把握了证,是该用附子的,附子完全可以从50克开始服用,应该完全安全,反而是量小了真的没有作用。从明天开始,打算将附子的量降下来,再改成附子理中汤,服用一周看看有什么感觉。呵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谢谢LZ的分享,本人在去年秋冬喝酒伤了身体,脾胃一直不好,发胀泛酸,食物不消化,没中气,老犯困,怕冷。请省中医专家调理了一个多月,也没见好转,感觉脾胃更加不适,以前脾胃一直不太好,曾有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湿气很重,偶然会出虚汗。前次酒喝坏后,出现焦虑症,吃西药10天后消失,近期时有抑郁,焦虑,烦躁等情况出现,脾气也较以前不好,身体检查除胃炎,甘油三酯7除外,其它无一点毛病。查了很多资料,一切症状显示最大可能是脾胃虚寒引起的,可以吃四逆汤调理,不知是否可以通过李可老中医的四逆汤来自己调理?看到老师的文章如获至宝,想得到老师的指点,万分感谢!谢谢楼主提供大量资料分享,“四逆汤”应是很好的内热源。【大凡用“四逆汤”用得“得心应手”的医家高手,对症加减方可熟能生巧】新版【原始点医学】总论原始点医学是放空知见,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在患者身上摸索出来,最后手法上归纳为:一条脊椎及七处原始点,理论上总结为:疾病由来与处理方法两部分。原始点人努力去做吧,任重而道远,知难而进 按照原始点理论,你这叫寒性体质,简单通俗地说:身体太差。身体太差是你脱发 爱出汗 爱长痘的根本病因,所以必须改变身体状况。寒性体质的辩证:所有严重疾病(例如:癌症、心肌梗塞、脑中风、艾滋病),绝大部分患者也都属寒性体质。1.颧骨以上到额头面色青白、黄,黑眼圈 ,舌质淡白,舌胖有齿痕,舌润、白苔,无神、倦怠、嗜睡、懒言、少气。(注:黄色是中性偏寒,此条辨证最为容易、最为准确、最为重要)2. 鼻子过敏,早晚症状较严重,怕冷 ,冬天四肢冰冷,肌肉僵硬,受风寒及食凉症状即加重。3. 口淡,口甘甜,流口水,不喜欢喝水,即饮喜热饮,痰多,大小便频繁。4. 脉细、无力。这里判别你是寒性体质,不用看别的,只要看舌头有齿痕就可以判断。 治疗方法:1、全身按推,重点偶滴部原始点。2、内外热源必须跟上。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乐观的人生态度。4、多锻炼。如果你还不知道原始点是什么,没关系,只要你肯花上18个小时看一看,你的人生可能就会改变,你就会觉得你的病真的很容易解决。原始点好学易用,就算没文化也可学,只要用手肘,再配合适当的内外热源,就可以解决很多的疾痛,不必再花昂贵的医药费,好像常见的头疼,往往只要两三分钟就可以解决。为自己,为家人,请你务必看完视频。人生有很多事不容错过,学原始点就是其中一件。,这是视频,请花些时间看看,相信你不会后悔的。 四逆汤应该用生附子 第一日:炙附片50克,干姜25克,红参10克,白术25克,炙甘草25克,先煎炙附片40分钟,再下其余煎30分钟,14岁男孩服用,无任何不适,夜咳减轻。第二日:炙附片100克,干姜50克,红参10克,白术50克,炙甘草50克,大黄25克,先煎炙附片30分钟,再下其余后四样煎20分钟,最后下大黄煎5分钟。46岁女性服用一半,3个多小时后,唇微麻脸微麻,拉肚子3次;14岁男孩服用另一半,2个半小时后全身麻,无力,头晕,心律不齐。送进医院,拉肚子一次,心肌酶升高,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早搏,逸搏,肝肾功无异常。当晚基本不咳。 请问楼主你的附子从哪买的 有人在吗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