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李可 / 正文

李可老中医对真武汤的运用

真武汤证:筋惕肉瞤,振振欲僻地,眩晕,心悸,浮肿……单独的眩晕、心悸、浮肿,苓桂术甘汤就可以了,到了筋惕肉瞤、振振欲僻地就一定要用真武。两个方都是治阳虚,但是一个是在太阴,一个是在少阴。苓桂术甘是太阴水饮,真武汤是少阴水饮。真武汤在左季云那里是放在理中汤类方里,不是放在四逆类方里面。真武汤和附子汤都是实际上是太阴少阴并治的情况。李老也把真武汤归为理中汤类方,这种归类法应该是出自徐大椿的《伤寒论类方》。1.筋惕肉瞤引伸:一切风木妄动之征象。小儿双目眨动不停,大人不定处肌肉跳动,上下眼睑跳动,面肌痉挛……部位:脾所属。治则:补土生火,壮元阳以消阴翳。性质:木克土。2.振振欲僻地,眩晕,心悸,浮肿水气——痰饮。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痰饮治根,水泛为痰,阳不壮阴。病在三阴,太阴统之。脾胃为釜,釜中之物,伏火可以熟腐、运化、散精于五脏。故脾胃本病,理中、小建中,牵涉釜底之火,则大桂附理中补火生土。若见生克乖乱,但扶其正,听邪自去。木克土,不单是木气强,重点是土气虚,土旺则自不受气。难经提倡之隔二隔三疗法,我很少用,但特别注重“虚则补其母”(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以中气为圆运动之轴)。李老治数百例小儿眨眼病和大人面肌痉挛,见这些病人大多面黄肌瘦,精神萎靡不振,食少便溏,便知皆因太阴不升,直接用理中汤,十天半月即大为改观,以桂附理中收功。30岁前,还注意“抑”木,用平肝熄风之类,实是画蛇添足。而且“木”气,乃生生之气,张锡纯叫作“生命的萌芽”,岂能任意摧残(镇肝!伐肝!泻肝!)真武汤之用白芍,乃是降胆(甲木),酸以敛之,使升发太过的肝气(乙木)回归肾水之中,成为坎中一阳。只有“降”得到位,才能生化无穷。故“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奥义在此。一切属于少阴、太阴两虚之证,真武汤完全可以胜任。李老讲“虚化”问题比如小青龙汤他也讲求虚化,就是小青龙汤加附子。所谓虚化就是少阴虚,阳气在根本上不足。阳气虚衰就要用到扶阳的根本药物——附子。真武汤进一步虚化,附子量要大,天雄用50-100克。大概在3-5年前,李老用附子一下就用到100-300克,现在就逐渐增加,从30克开始,每天加5-10克。李老的思路和用法都不断在变,说明他还在不断吸收新的东西。只是这3年,他才开始用生附子。查李老的方子,像破格救心汤,他都是用熟附子,但现在李老在大病重症的时候,如肿瘤、心衰,他直接用生附子。生附子已经变到李老常方里面的药。熟附子李老可以用到300克,甚至500克,但生附子李老用到100克就打住了。其它的药有白术30克,云苓、杭芍、煅龙牡各45克,生晒参(捣)30克,炙甘草60克,生姜45克。这个加减方除了有真武之外,李老把他的破格救心的思路加了进来,另外,李老对煎煮法非常的重视:“以水3000ml,文火煮取300ml,分3次服”,写得清清楚楚。张仲景也不过如此。李老治疗大病重症用附子的时候都是要有一个间歇。所谓“旬7”,就是一个月上中下旬,上旬10天服7天药停3天药,如此类推,这有利于防止乌头碱蓄积中毒。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