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东西写的太长了,这个普及篇分成三篇发出来。
其实艾灸这个话题,或者说这个医学艾灸话题,从民国时代几乎就进入绝学时代,看着好像人人都会,但是系统的东西却在民国初期,已经没有专门人才从事这个行业,如果说伤寒论可以引起士子们的热情,针灸这个行业太偏了(而且似乎存在着莫名其妙的鄙视链),以至于今天你去搜集资料,几乎没有让人觉得有深度有系统的参考书。其实说这样的话有点自大,但是作为学习经方以及艾灸的人,当然希望资料越多越好,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停滞,才让我觉得可惜,承淡安中年还跑去日本学习针灸,然后把购得的医书带回来翻译,(我们针灸很多是技法的操作,都是家族传承作为谋生的手段,很多东西没有被放在桌面供大家研究,)可惜的是承淡安很多医案都在五六十年被抬走烧毁,这种无形的损失也让人唏嘘。
如果以寻常的信息罗列来说,大家去看《灸法医鉴》就可以,不过这样的书目的性不那么强,所以很多东西让人读后就失去重点,但是这本书的资料整理价值是非常全面的,能给个书名是医鉴的都是大部头。而我可能描述的更多内容是偏向艾灸和经方结合,目的就是以治病和调理身体为主,所以不可能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更多的想有效有用的东西可以最大化,所以在我看来针、灸、药等都是平行的。
本来打算写的简短一点,快速进入代田文志的治病系统,但是前面文章看完,很多人还是觉得有点难,因为我很多东西的表达是经方方式,比如说不能艾灸的情况,就是伤寒经方断证的几个方面论述,很多人没有读过经方,所以也就一眼扫过去,还有一些是来问一些基础问题的,我觉得回答起来一个个的也累,所以这篇文章我就做个基本的普及,算是解答一些人的基础问题,东西写的简单一点,会比较啰嗦,尽量把以前我和不懂艾灸的人介绍艾灸一样, 需要介绍的东西简单的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尽可能读的懂吧。
1 很多人是看了很多养生节目,介绍艾灸多么好,然后能治疗各种奇怪的问题,似乎觉得世间存在一种几乎不怎么花钱还能延年益寿的万能法。然后很多家庭回家尝试了,其实觉得似乎没有用,其实不是你操作不对,就是真的没有用,因为很多人的习惯改不了(比如艾灸完接着喝茶或者冷水),再有体内形成慢性病没有那么好处理,你用养生的法子来治病(其实各行业都是偷换概念),本来就是有点期望值太高了。
2 养生馆做的生意,不是知识的普及,很多你看到什么艾灸刮痧,是最大可能让你看到效果,不是为了改善身体的体质。所以你指望去几次艾灸馆就改变身体状况是不大可能的,不过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享受艾灸的慢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
3 艾灸相对于其他的针灸操作,门槛太低,就我们大家的这种习惯,如果知道了怎么操作还会去消费吗?艾灸的道理和操作原理其实说破了什么都没有了,毕竟一个人如果有某种慢性病,操作的穴位就那么几个,也不需要变换多少组合。
4 懂经络针灸的都不怎么在艾灸用力,毕竟针灸还是要有门槛,对针灸师来说能针灸解决赚钱的,干嘛弄成的服务。
5 然后矛盾的是,大家读到书和实际看到的不同,似乎艾灸被过分夸大了,很多医学书籍上都有艾灸,《千金方》《外台秘要》艾灸都是标配,所以很多人乍一看觉得艾灸应该作用很大,然后就会有很多疑惑,以为艾灸可以单独解决所有问题,其实很多是要配伍的。
其实就我个人观点来看,是你想把艾灸用在什么层次上。更确切的说你有什么认知。
1如果以大病来说,比如各种重症危证,艾灸配合伤寒经方就是起大作用的(况且这种极端操作也才有三成的成功率),但是这种艾灸产生的作用你不能嫁接到养生上,好像因为能治疗大病,艾灸在养生上一定很厉害,这是一种变相的转移,你不一定知道艾灸的中风操作是三天三百壮艾绒的操作。所以治病有治病的方式,治疗大病是极端操作。
2然后在慢性病上讲究的长时间艾灸或者数个月的坚持,这样花费时间的操作也不一定能适合大部分人群。
3最后关于养生方面,看着其实很简单,但是要做好的是每天的坚持,然后合理的搭配饮食,改变习惯,适当的运动恢复机能,这才是健康的保健养生。以上三个方面,不管哪个方面,至少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有认知才行。
这是《针灸大成》提出的45个禁灸穴位。禁灸穴歌
哑门、风府、天柱擎,
承光、临泣、头维平,
丝竹、攒竹、睛明穴,
素髎、禾髎、迎香程。
颧髎、下关、人迎去,
天牖、天府、到周荣,
渊液、乳中、鸠尾下,
腹哀臂后寻肩贞。
阳池、中冲、少商穴,
鱼际、经渠一顺行,
地五、阳关、脊中主,
隐白、漏谷通阴陵。
条口、犊鼻上阴市,
伏兔、髀关、申脉迎,
委中、殷门、承扶上,
白环、心俞同一经。
灸而勿针针勿灸,
针经为此尝叮咛,
庸医针灸一齐用,
徒施患者炮烙刑。
《针灸逢源》加上了脑户穴和耳门穴。
因为这么多年艾灸技术实际上是没有探索的,毕竟很少有人将艾灸用于临床了,几乎没有案例,没有案例就没有各种禁忌反映,到今天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穴位禁忌,我想大部分因为这些的东西的传承都有一定的秘诀,然后再加上很多人神禁忌,所以这些话题变得神秘。我这儿提出这个问题,是让大家有个基本的认知,这些不一定不灸,但是知道有这些禁忌至少我们能保持一定的谨慎。毕竟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子午流注、人神禁忌有其道理(后面做个小结论述一下),下面说几条建议给大家。
第一,今天的艾灸方式大部分采用的是悬灸,也就是温灸的方式,和以前的操作方式不一样(以前的是艾绒会贴着皮肤的脓灸),悬灸一般情况下不会对皮肤造成什么伤害,光是在操作上这一点就让大部分禁忌的穴位有了可操作性。所以在《新针灸大成》通过解剖和现代医学来看,已经没有禁忌了。这个观点我觉得是,你如果病位在一些禁忌穴上,那么对于你来说,就不用太担心禁忌,放心艾灸就行。
第二 ,现在很多书上都提出晴明穴,素髎穴,人迎穴不能灸。其实这几个穴位,就是让人灸也不会有人灸。大家都这么爱美,怎么会伤害自己容颜呢,所以看看就好。关于头是诸阳之会,所以艾灸的时候注意时间和操作方式。
第三 ,一些针灸医师坚持的不能艾灸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有汗液多的不去灸,关节或者筋多的地方不去灸(比如委中穴),还有粘膜多的不去灸(比如眼睛或者阴部),其实大部分人是用不到这些地方的。
第四 感冒发烧并且已经很热的一般不去灸,然后阳明实证也不去针灸,这个在前面文章也说过了,再有阴虚火旺的前面也说过,再重复一下,很多口舌生疮的大人是可以温灸中脘等(大家用的好的艾条是温温的,适合艾灸,但是一般人的艾条都是壮火,比较不适合,因为我是经方优先,所以会用经方一两副去先治症,之后艾灸改变体质,而不是用泻火药一直泻火),但是小孩子一般是纯阳之体,是热证的偏多,所以尽量仔细辨证不灸。
其实针灸受道家的影响最大,其中道家的天命在我不在天,提倡天人之道,所以才出现了很多禁忌。看看针灸或者内经里面一水的道家人,葛洪,孙思邈,琼瑶真人,陶弘景,马丹阳,所以更多的禁忌或者技巧都来自于道家的学说,比如男子午前升阳,女人午前升阴等,然后我们用的子午流注也是道家理念下推算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再这儿提前面禁忌穴的道家思路,让大家有个了解。
以我们解剖或者实际操作之中,艾灸禁忌穴是看不到伤害的,况且今天大部分是悬灸,所以更不可能造成皮肤的伤害,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几乎没有什么禁忌。
今天所有的针灸专家都没有具体说为什么禁忌穴位不能灸,大部分也是从物理伤害来说。只是我在这儿说一下我的认知,就是道家提出的禁灸穴位,我觉得更多是从灵魂角度,这样说有点玄幻,但是既然有鬼门十三针这样的操作,那么一些穴位不能灸或者不能针或许有这样的原因,只是作为一个了解就好,因为这些禁忌的穴位我们平常用不多,再有就是用到时候也大部分当做阿的穴,所以你该艾灸时候还是艾灸就好了。但是比如督脉的脊中穴我们都是尽量避开的,毕竟背上可以艾灸的地方多,多少会注意,同样的,鸠尾穴和石门穴也尽量了解避开,因为这些都是在我们常灸的穴位附近,对这些穴位功能禁忌至少有个了解。
所以很多问艾灸有什么禁忌,我一般是遵循古书记载,毕竟读书多了,很多穴位都是有替代穴位的,所以不用纠结。同样对于一些在禁忌穴位上艾灸的,我说也没有什么紧张,你又不是贴着皮肤艾灸,从生理解剖上也造不成伤害。
一般都是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所谓的目的也就是说要引火归元,其实对于自己艾灸的人的,也就那么几个穴位,没有什么注意的。这种东西有个大体概念,大家操作都不会出什么问题,况且一些就是单独艾灸某个穴位,也不强调引火归元,比如关元或者中脘,很多人认为如果长时间艾灸,这种力量自己会找到正确的位置,也没有必要引火归元,强调什么上火之类的说法。只是大家有个基本概念就是,比如艾灸膏肓穴确实容易上火,那么就艾灸一下足三里或者三阴交,还有比较没有时间,就是灸一会儿的,那么上面灸完,下面是要稍微灸一下。
其实我也觉得艾灸这样的话题很矛盾,就是应该是普罗大众,然后因为现在走向极端,很多医学学堂都当成专业课堂讲艾灸,讲出艾灸禁忌之多造成了门槛越来越高,或许这也是市场化的产物,我觉得大家要了解还是多看看以前的老书,少看营销书,也不要把艾灸弄得那么高大上,最终买单的还是大众。
文章可能看着有点绕弯,艾灸这些问题在这儿没有非黑即白的标准,也不是方程式,在上篇《扁鹊心书》中已经说过不同层次操作,重病的,常规的,偶尔养生的。
还有文中提出的禁忌也是在今天常规操作和道家思想对比,比如很多人觉得禁忌穴可以灸,如果你偶尔操作几次,什么脊中穴,鳩尾穴,石门穴都是可以操作,对身体也没有影响。但是如果长期灸应该让别人知道脊中穴让人偻,鳩尾穴容易伤心力,石门穴避孕等(至于其他的大家自己多看书去找找)。艾灸是有很多多可能,就是你可能就就是用这个穴治病救急,那么就用,但是最好也要从道家积累的经验上让人知道还有另外禁忌,这些似乎是看不着的东西,或许你很难用解剖学解释,但是如果持续性的操作时候就多个参考。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