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乌梅丸临床治疗应用经验 / 正文

《伤寒论》的人参应用规律研究

【摘要】: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草本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根,我国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见智。”人参因其独特而神奇的临床功效,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 最早根据辨证论治原则,用人参配伍组方治病者,首推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但本论文研究只限于《伤寒论》,故《金匮要略》暂且不纳入研究范围。 在六经病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治则指导下,“汗、和、吐、下、温、清、消、补”八法灵活应用于方证之中,补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治法,时刻顾护着人体的阳气、胃气、阴液,并与其它七法的灵活组合应用,达到变化万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人参作为补法中一种核心药物,在诸多人参方剂中担负着重大的主导或支撑作用。笔者打个比方,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人参也如同一枚硬币一样,大补元气和生津止渴就如同人参的两面,通过诸多人参方剂辨证论治的灵活应用,从根本上时时刻刻地顾护和补充着伤寒病人在六经病证转变中不断消耗的阳气和阴液,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临床治疗作用。 《伤寒论》中有23首人参方剂,占全书113首方剂的2096,相关人参方证条文有43条,占全书398条条文的11%。 1.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伤寒论》中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其有五大功效主治:一、大补元气以救逆固脱、强心复脉,应用代表方剂是通脉四逆汤加人参;二、补脾益胃以消痞满、止呕吐、止泄利,应用代表方剂是甘草泻心汤;三、益气扶正以祛邪,应用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四、益气生津以止渴,应用代表方剂是白虎加人参汤;五、益气温阳以止痛,应用代表方剂是附子汤。 2.配伍应用《伤寒论》中23首人参方剂中使用37种药物,其中与人参配伍2次及以上有16种药物。最多与炙甘草配伍17次,大枣12次,干姜、半夏各11次,生姜9次,黄芩8次,桂枝6次,黄连6次,附子5次。 《伤寒论》中共有8首方剂是人参配黄芩,两者剂量比例始终均是1:1;同样共有5首方剂是人参配附子,两者剂量比例也始终均是1:1,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用生附子,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则用炮附子。 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中,人参、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等5种药物剂量比例均为一致。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四方中,人参、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等6种药物剂量比例均为一致。 23首人参方剂中,与人参1:1剂量比例配伍的药物,最多次数是黄芩8次,半夏、炙甘草各7次,附子、干姜各5次。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有12种药物,却有人参、柴胡等9种药物的用量均是1.5两。理中汤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全方4种药物均用3两。 3.剂量应用《伤寒论》中的人参常用剂量的是2两和3两,共有16首人参方剂,约占23首人参方剂的70%。最少剂量为1两,最多剂量为乌梅丸的6两人参,乃一料丸剂的剂量。 23首人参方剂中,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人参1两剂量占全方药物剂量的3%,为最低,通脉四逆加人参的人参2两占2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和理中汤的人参3两占25%,为最高。这说明人参剂量占全方药物剂量的比例是随着人体脾胃气血的亏虚程度而成正比的。 23首人参方剂中,乌梅丸全方药物剂量最多,为84两。全方药物剂量最少的汤剂是四逆加人参汤5.5两,最多的是炙甘草汤41两,两者人参剂量相差1倍,全方药味相差2倍,全方药物剂量相差7.5倍。前者药少力专,功在回阳救逆;后者量多力宏,功在强心复脉。 每首人参方剂中每种药物平均剂量最少的是柴胡加芒硝汤的1.2两,最多的是白虎加人参汤的6.8两,乌梅丸为8.4两,但是丸剂不纳入汤剂。 人参方剂中每种药物的平均剂量若是3.6两或以下的方剂有18首,约占23方的80%。这18首人参方剂中人参剂量与每种药物平均剂量的差别上下波动不超过1.5两,其中有17方两者剂量相差上下波动不超过1两,另外1方是吴茱萸汤,两者相差1.5两。 4.人参方剂应用在23首人参方剂中,治疗呕吐类病症最多,共有14首方剂,占全部方剂的60%。治疗泻利类病症有9首方剂,烦躁类有8首方剂;治疗心下痞类、疼痛类、恶寒类、发热类病症则各有7首方剂,占全部方剂的三成。 《伤寒论》中使用辛开苦降甘调法治疗呕吐的五首人参方剂中,人参剂量所占全方药物剂量的比例由11%逐渐增加至25%,其呕吐症状由欲呕吐逐渐加重至食入口即吐。 《伤寒论》人参方剂应用的舌象仅为白虎加人参汤的舌上干燥,小柴胡汤的舌上白苔。脉象有洪大、沉、沉迟、沉紧、细、结代、微等六种。炙甘草汤证脉结代,人参2两占全方药物剂量的4%,为最低。通脉四逆汤加人参证脉微,人参2两占全方药物剂量的22%,为最高。 5.人参方剂煎服法去滓再煎法,使药性醇和,调和脾胃。凡人参、炙甘草、大枣三药同用者,其中有五方煎煮服用法是一样的。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均以水一斗,小柴胡汤以水一斗二升,同样“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6.后世医家师仲景人参经方立法立方颇多,如独参汤、参附汤、附子理中丸、生脉散、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参苏饮、败毒散、补中益气汤等。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