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经方对应的中成药合集 / 正文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什么情况适合用?

同样的病,在不同人身上表现会不同吗?当然会的。同样是感冒,有的以流鼻涕、打喷嚏为主,有的人是以全身疼痛为主,有的人是咳嗽为主,有的人是胃口不好,有的人是拉肚子,所以用药上就有不同,虽然都有一个“发汗解表”的大原则,但是在这样的大原则下,还有一些小“心机”。人的体质不同,症状不同,虽然根本病机一样,但实际的病情发展会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别,所以要特定症状特别处理。判断中成药的应用,不是只看介绍里面写治什么病,而是要去了解这个药是针对什么样的人出现的什么样的症状,应该用于什么病的哪个阶段,必须满足这些条件才能使用,否则就没有用对。中医是很严谨的,专人专方,在这方面古医者研究得可细致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这个在小儿发烧时被广泛应用的中成药。先来看两个感冒的案例。第一个小男孩,两岁,感冒一周半了。头几天有点流鼻涕、打喷嚏,妈妈没在意,这两天开始流黄色的脓稠鼻涕。咽喉还有点红,嘴唇红、干,早上起来有黄眼屎,大便还算通畅,但长期都不大成型。舌尖是红的,上面有红色的点点。他是感冒了,但是症状除了流鼻涕、打喷嚏这些受寒的表证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他的鼻涕是黄色脓稠的,咽喉红,早上起来有黄眼屎,嘴唇红、干,舌尖红,说明身体里面是有热的,这不是一个单纯是寒的感冒,还有郁热。那这个情况如果只是发汗,津液消耗了,里面的热会更严重,如果用清热力度比较大的药,那就可能会伤害虚寒的脾胃。这种时候,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就很适合。再看另外一个小男孩,他今年5岁。这几天断断续续的发烧,最高到39度。妈妈说他,大夏天的也不出汗,还愿意盖着个被子,说怕冷。流清鼻涕,舌苔是白的,手脚有的时候摸上去发凉。从这些表现,咱们就能看出来,都是寒的证据,没有找到热的证据。而且大便呀小便呀也没问题。 所以处理上,就只需要处理体表的寒,比如用点生姜或者葱白水,就可以了。如果用柴桂,就用错了。因为柴桂不光能处理寒,还能照顾偏里面的郁热。在只有表证,只有寒的时候,用柴桂会把寒引到里面去,那就帮倒忙了。下面开始正式讲干货。学过辨证的同学可以仔细学习,如果是没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先试着去理解。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适用于辨证为少阳太阳阳明的情况。属于太阳的表邪还没解完,疾病又有点往里传,出现了以少阳郁热为主,阳明津液稍有不足,尚有一点太阳表邪未净的这样一种症候。从表里上讲,表里证都有,偏于里证多一点;从寒热上来讲,属于既有寒又有热,以热多一点点。所以治疗上,就要以和解少阳郁热,兼顾解表以及补津液。配方里含有这几味药: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柴桂退热颗粒可以类比柴胡桂枝汤:桂枝、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柴胡。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既然是合方,那它处理的就是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的一个结合,即是辨证有少阳太阳——既有小柴胡汤的少阳症候,又有桂枝汤的太阳中风症候。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取了小柴胡汤的柴胡、黄芩;桂枝汤的桂枝白芍;另外加了葛根、浮萍、蝉蜕。其中,每个药物的作用如下:【柴胡】苦凉。主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桂枝】辛甘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葛根】甘平。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浮萍】辛寒。主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 【黄芩】苦寒。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白芍】苦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蝉蜕】甘寒。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止痉。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方中桂枝、浮萍、蝉蜕都有发散的作用,葛根补津液,但是也是将津液往上外往疏布的,也算是具有透表的作用,这就可以用于太阳;柴胡和解中焦,可以解少阳郁热;葛根、白芍用于补津液,黄芩用于清少阳、阳明的那一点郁热。所以这个药的特点是:这些药解表不那么温燥,避免了津液的耗伤;清热又不像纯阳明药那么苦寒伤脾胃,属于清热之中又能往外透散邪气,而且能够补津液,预防出现高热伤津的惊厥或者阳明热盛的这么一种状态。我们知道小孩子的体质决定病情有时候变化就是比较快,从表到里传变迅速;同时孩子脾胃又比较弱,所以用药上又要兼顾脾胃。基于此,这个药的应用场景就比较多。柴桂退热颗粒,说明书写的: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这些是一些症状。实际应用时候,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所有症状进行一个六纲的归类,看看是不是符合少阳太阳阳明的病机,既有表证,又有一点往里发展的趋势,还有津液不足和上焦的阻滞。如果纯粹的只是在太阳的表证,而里热症状、津液不足的症状一点都没有,那这个药就不能用,此时更适合的应该是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一类以辛温解表药为主的药。如果是热象很明显的阳明证,那这个药也是不适合的,该及时清热的就要及时清热,比如双黄连啊、蒲地蓝啊、板蓝根啊之类。如果只是太阳少阳证无阳明,用葱白淡豆豉加小柴胡颗粒更好,或者风寒感冒颗粒加小柴胡颗粒也可以。如果太阳阳明呢,可能麻甘颗粒或者咳喘灵更适合......所以每个药都有特定的适应范围以及适应症,不能只是看着一个名字就用。如果没有用对,写着清热的不一定能清热;写着止咳的也可能加重咳嗽。作者简介: 杜阳,理性,审查的80后水瓶座执业中医,在传承古训的同时,擅长用生活化的语言为患者传递中医。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