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健康知识大全 / 正文

鸟不宿

鸟不宿

鸟不宿为五加科植物刺楸或楤木的茎枝。

【出处】汪连仕《采药书》

【拼音名】Niǎo Bú Sù

【别名】鸟不踏、刺根白皮(汪连仕《采药书》),鸟不停(《周益生家宝方》),老虎草、昏树(《纲目拾遗》)。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或楤木的茎枝。

【原形态】原植物详刺楸树皮、楤木条。

【性状】

①刺楸的干燥树枝

多截成10~20匣米的小段,圆柱形,表面淡褐色,并有褐色圆点状皮孔和散生暗褐色的硬刺,刺尖锐,侧扁,略带光泽;断面中央可见白色的髓部。

②橡木的干燥茎枝

呈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至棕色,有细纵裂纹,并具不规则散在的灰白色角状刺,顶部大多已折断,刺基锥形。质坚硬,断面淡黄色,髓部约占茎粗的1/2。

【性味】

①汪连仕《采药书》:性温。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追风,行血。治风湿痹痛,紫云风,胃痛。

①汪连仕《采药书》:行血追风。治紫云风,大麻风,筋骨疼痛。

②《纲目拾遗》:追风定痛,有透骨之妙。治风毒流注,风痹,跌打,劳怯。下胎催生。

③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湿,利关节,止痛。治腰膝关节酸痛,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孕妇慎服。

【附方】治腹水肝炎:鸟不宿叶五钱,瘦猪肉二两,同炖食。(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麻风性神经痛:取鲜鸟不宿根茎用清水洗净切碎,每用5钱加水70毫升、酒30毫升,煎成50毫升为1剂。日服两次,每次1剂,可持续应用。痛止后再服2~3天。试治瘤型麻风神经痛8例,4例服药1~5剂后疼痛停止,3例服药3~5剂后疼痛显著减轻,1例因疼痛剧烈,效果不佳。

【摘录】《*辞典》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