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健康知识大全 / 正文

球孢子菌病的药物治疗

球孢子菌病是由粗球孢子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限性或播散性疾病。本病系地方性流行病,病原菌为双相型真菌,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感染,也可因外伤后经皮肤感染而发病。

球孢子菌病的类型:⑴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经约2周的潜伏期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咳痰、低热、盗汗、厌食等,有时可有胸膜炎、胸水、疱疹性结膜炎或急性关节炎的表现。⑵原发性皮肤球孢子菌病:少见,有意外接触本菌病史,表现为下疳样损害,有丘疹、结节或糜烂,伴局部淋巴结炎,数周内可愈合。⑶进行性球孢子菌病:可表现为肺部空洞、胸腔积液或肺结核球样损害,或伴有支气管扩张、脓胸、气胸等。患者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及贫血等症状。血行播散可引起骨骼、关节、皮肤和内脏病变,侵犯脑及脑膜者可出现脑膜炎及脑水肿症状。

球孢子菌病的治疗

应针对不同临床类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1.原发性球孢子菌病:主要是卧床休息及加强支持疗法。皮肤病变可外用抗真菌制剂,全身可用氟康唑。

2.进行性球孢子菌病:应行全身抗真菌治疗,首选二性霉素B,剂量为0.1~1mg/(kg.天),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疗程应在6周以上,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可加用5-氟胞嘧啶,也可用氟康唑等。

3.肺部有空洞者首先采取保守疗法,如有持续略血则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

4.有结节性红斑、关节痛、关节炎等症状者可并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等。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