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抓住这个排毒日排毒、排寒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常说:端午排毒,一生是福!排出毒素,如花美丽。今天,我想跟大家讲一讲六月如何正确养生,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农历五月初五为中国民间端午节。“端”在古汉语有开头、初始之意,所以“端五”也就是“初五”。农历的正月为寅月,按地支顺序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所以端午节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整个五月毒气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等,这些避邪驱毒的仪式都寓有古人智慧经验的传承,不可小视。人与宇宙互为一体,人体五脏六腑皆受天地运行的影响,五月为天地交泰之月,正值阴阳混沌不分,所以此时节尤其需要注重养生方式。此时节应保精惜命,宁神内守,安然度过。现代社会除了各种突发性疾病之外,更多的是亚健康人群。如果出现腰腿酸疼、四肢无力、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春夏则喉疼目红这些典型的症状,而又正当年壮之时,就要思考一下是否因为未能节欲而导致。人的欲望太多太重,一定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而这些也不仅仅是用药就能补得回来的。古云“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说的就是在特殊的节气,按照自己的身体情况从根本上开始调养。“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这句大白话说的正是五毒月的养生秘笈。其实在古代,有很多看起来是仪式的风俗民情,都蕴含着古人深刻的智慧,整个社会甚至国家政府的法令都在守护着人民的健康,但到了后世,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这些智慧之道渐渐被忽视,不再有人提及,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儿女,也不讲说戒淫保命的道理,致使大多数人稀里糊涂就断送了自己的健康,真是可悲可叹。民俗与饮食文化,一直都是如影随形,在华夏民族体现得更为明显。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沐兰草、喝雄黄酒、戴荷包这系列活动,表面看是大家借着节气之名一起热闹热闹,吃吃喝喝。其实是一个扬长避短、借天地契机补充身心能量的完整操作体系。这其中的神妙很难用一两句说清,但有心人自然会明白。端午节来了,让我们学习古人的智慧,“随顺天地人,安养精气神”,用健康的身体去享受最美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