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中药名。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本草纲目》记载:“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海金沙一般生长于阴湿的山坡或路边的灌木丛中。海金沙的功效与作用 (一)海金沙的作用 利尿排石作用。 实验表明,海金沙制剂给麻醉犬注射后,其输尿管蠕动频率明显增加,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明显升高,提示海金沙有促进排石作用。 利胆作用。 给麻醉大鼠总胆管插管收集胆汁,将对香豆酸(50mg/kg)经十二指肠注入,其利胆作用,在给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效应,可持续4—5个小时,给药后胆汁较给药前平均增加20±8.9%,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其利胆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与去氢胆酸(50mg/kg)十二指肠注药相比,去氢胆酸的利胆作用较对香豆酸起效快(去氢胆酸在用药后1小时达到最大效应),但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二者基本相同。 抗菌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新鲜海金沙榨出液(0.25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弱的抗菌活性,其抑菌直径为12.5—16.5mm。 渗湿利水。 《本草纲目》“善入小肠,膀胱血分。”淡能渗泄,寒能清热,具渗湿利水,清利湿热之效。主治下焦湿热引起的诸淋证、尿白浊、带下及湿热水肿等证。 具有清热解毒之效。 多用于咽喉肿痛。痄腮,风火牙痛,湿疹疮疹等证。 (二)海金沙的功效 【性味】 甘淡,寒。 ⑦《品汇精要》:"味淡,性平,无毒。" ②《纲目》:"甘,寒,无毒。" 【归经】 入小肠、膀胱经。 ①《纲目》:"小肠,膀胱血分。" ②《本草汇言》:"入足少阴,手、足太阳经。" ③《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 ①《嘉佑本草》:"主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消、蓬砂共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 ②《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 ③《本草正义》:"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浊,女子带下。" ④《中国植物志》:"治筋骨疼痛。" ⑤《广西中药志》:"用于水肿及热病吐血。" ⑥《湖南药物志》:"补脾健胃。治小儿食积。"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亦,肠炎,痢疾。" ⑧《江西草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治肝炎,肾性水肿,皮肤湿疹,水痘,尿血。痄腮,风火牙痛,喉蛾,白喉,带状疱疹,小儿L疳积。" 海金沙配伍应用 配海浮石,清上通下,气血同治,软坚散结,利尿止痛,善治下焦湿热之蕴结,尤对石淋、砂淋有效。 配琥珀,破血行滞,化石通淋,适用于湿热蕴结之血淋、砂淋、小便癃闭等证。 配鸡内金,熊通淋化石,清热消积,临床用于黄疸肿胀、胁痛、小便淋痛、石淋等证。 配金钱草,清热利湿,化石通淋效增,临床多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石淋及胆石症等。 配滑石,清热凉血,利尿通淋力倍,为治热淋、膏淋、石淋、茎中疼痛之常用对药。 配生甘草,《药品化义》云其:“去尿涩痛”。二药合用,清热泻火,通淋止痛力增,临床用于湿热蕴结下焦所致各种淋证。尤对茎中涩热疼痛者更为适宜。 方剂制剂 海金沙(《世医得效方》) :本品、滑石、甘草。上研细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煎麦门冬汤调服,灯心汤亦可。主治“膏淋”。 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方(《本草图经》) :本品一两,腊面茶半两。二味捣研令细。每服三钱,生姜、甘草汤调下。 治小便出血方(《普济方》) :本品为末,以新汲水调下。一方用砂糖水调下。 治热淋急痛方(《泉洲草药》) :海金沙为末,生甘草汤冲服。 海金沙散(《医学发明》): 牵牛一两(半生半炒),甘遂、本品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两钱,煎水一盏,食前调下,得利止后服。主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 治肝炎方(《江西草药》):本品五钱,阴行草一两,车前六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脾湿肿满方(《泉洲本草》) :本品一两,白术二钱,甘草五分,黑丑一钱五分。水煎服。 海金沙附方 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腊面茶半两。二味捣研令细。每服三戗,生姜、甘草汤调下。(《本草图经》) 治热淋急痛:海金沙为末,生甘草汤冲服。(《泉州本草》) 治膏淋:海金沙、滑石各一两(为末),甘草二钱半(为末)。上研匀。每服二钱,食前,煎麦门冬汤调服,灯心汤亦可。(《世医得效方,海金沙散) 治尿酸结石症:海金沙、滑石共研为末。以车前子、麦冬、木通煎水调药末,并加蜜少许,温服。(《广西中药志》) 治小便出血:海金沙为末,以新汲水调下。一方用砂糖水调下。(《普济方》) 治肝炎:海金砂五钱,阴行草一两,车前六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牵牛一两(半生半炒),甘遂、海金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水一盏,食前调下,得利止后服。(《医学发明》海金沙散) 治脾湿胀满:海金沙一两,白术二钱,甘草五分,黑丑一钱五分,水煎服。(《泉州本草》) 治肺炎(《江西草药》)。海金沙根,马兰根、金银藤、抱石莲(均鲜品)各15g,水煎服。 治乙型脑炎(《江西草药》)。海金沙根30g,瓜子金15g,钩藤根15g,金银藤30g,菊花30g,(上述均鲜品)。水煎,加水牛角适量磨汁服。 民间验方: 烫火伤:海金沙茎、叶烧灰存性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患处。 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热淋:鲜海金沙茎叶30克,捣汁,冷开水兑服。 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黄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鲜海金沙茎叶、鲜犁头草各等份,捣烂外敷。 海金沙的副作用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海金沙含高丝氨酸,咖啡酸,香豆酸,脂肪油。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海金沙还有利胆作用。 临床研究: 据报道,海金沙装入胶囊,吞服,用于治疗胃脘痛。有效(浙江中医杂志,2001,8:343) 临床曾有患者一次误服海金沙150g后,出现舌麻、恶心、头晕、畏寒、尿频等严重不适症状的报告。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 毒副作用:小鼠口服对香豆酸的半数致死量为1.1±0.26g/kg。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克;或研末服。 宜忌配伍 肾阴亏虚者慎服。 《本草经疏》:"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 《本经逢原》:"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