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小柴胡 / 正文

风靡一时的小柴胡汤到底适合哪些人?你是不是曾经喝错了?

小柴胡汤是临床常用的方剂,具有和解少阳,兼和胃降逆。
主要用于治疗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表现为身体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前胸部和两侧常感觉闷和涨疼,神情低落且不思饮食,心烦,常常还会呕吐等症状。

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病机反应;
一为口苦、咽干、目眩(实即包括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肝胆火郁证),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反应。
前者可视为少阳半表证,后者可视为少阳半里证。这些主证的出现,可以由太阳失治、误治,亦可由阳明病转入。但无论其来路如何,中医讲究辩证选方,这类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便可以小柴胡汤治疗。

小柴胡汤主要组成有柴胡、黄芩 、人参 、半夏 、炙甘草、生姜、大枣 组成,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少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
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以上是中医古籍中对小柴胡汤的认识。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免疫、抗炎、抗肝纤维化大三主要作用。
临床上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为和解少阳,主治半表半里证的主方,只要抓住了主证,临证时‘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那么就可以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