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晓玲;桂枝茯苓胶囊中桂皮醛和丹皮酚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1999年07期
2潘洪平,陈英,符翠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丹皮酚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2年08期
3李建华,崔征,黄云志,刘雯,丁文杰;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济生肾气颗粒剂中丹皮酚、桂皮醛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冯燕芹,黄驰,叶崇义;气相色谱法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5时延增,张玲,徐新刚,单卫华;连红愈创灵中丹皮酚与桂皮醛的含量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1998年02期
6杨松,靳宝峰,张治国,毕开顺;RP-HPLC法测定桂枝及桂枝茯苓胶囊中桂皮醛和桂皮酸含量[J];中成药;2002年06期
7代龙;;HPLC法同时测定桂枝茯苓浓缩丸中桂皮醛与丹皮酚的含量[J];中国药师;2009年08期
8廖正根;梁新丽;蒋且英;平其能;;HPLC测定灌胃桂枝茯苓胶囊后Beagle犬血浆中的丹皮酚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7年06期
9华剑;武超;;HPLC法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肉桂酸、桂皮醛和丹皮酚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6年01期
10宫凯敏;李家春;徐连明;箫伟;毕宇安;王振中;章晨峰;;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法在桂枝茯苓胶囊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08期
11杜素兰,耿爱萍,刘永忠;桂附地黄丸TLC鉴别方法的研究与改进[J];中成药;2001年11期
12李芳;张利;苏保全;李炜;孙秀梅;张兆旺;;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桂枝茯苓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3种活性成分[J];医药导报;2008年12期
13陈金霞,谷玲莉,孙立新;养阴清肺糖浆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J];中医药学报;1996年02期
14李宝国,张贞丽,韩莉;—CD对解热颗粒剂中丹皮酚包结工艺的实验研究[J];山东医药工业;1997年04期
15仲英,王菊,唐文照,杨尚军;薄层扫描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1998年06期
16吴晓慧,吴国荣,张卫明,顾龚平,沙莎,王习达;丹皮酚提取、磺化及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试验[J];中药材;2003年11期
17蔡进章,蒋硕民;RP-HPLC法测定桂枝茯苓丸中丹皮酚的含量[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1期
18童湘晖,邬国庆,张小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J];首都医药;2003年16期
19湛文青,李华;HPLC法测定徐长卿中丹皮酚的含量[J];中药材;2004年02期
20奚军,柳淑玉,柳晨;丹皮酚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01期
1张华;刘刚;朱茜;张毓敏;李勉珊;王海涛;姜韧;谭生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榴健胃散中桂皮醛的含量[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2王宪龄;张景亚;张影;张翅;;肉桂与赤石脂配伍桂皮醛含量变化的研究[A];全国第3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唐玉春;刘洋;柯典典;陈晓岚;朱海生;屈凌波;;丹皮酚氨基磷酸酯衍生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刘继勇;韩盈;王峥涛;胡晋红;陈凯先;;基于皮肤、血液同步微透析技术的丹皮酚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方莲花;郭晶;杨海光;陈若芸;王洪庆;李家春;范麒如;王振中;吕扬;萧伟;杜冠华;;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6赵京霞;李萍;黄启福;刘欣;盛巡;梁代英;;桂皮醛对NIH3T3细胞bFGF、TGF-1表达的影响[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李文颜;郝太国;;桂皮醛感染根管消毒的临床观察[A];FDI、CSA临床口腔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8裴强;赵习德;;桂枝茯苓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姜韧;陈君;常华;梁玉琴;刘刚;谭生建;;HPLC法测定丁桂散中桂皮醛和丁香酚含量[A];2004年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刘晓燕;;肉桂保健品中桂皮醛含量测定方法研究[A];湖北省、武汉市营养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祁俊生;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孙国平;丹皮酚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3高晓霞;桂枝茯苓胶囊的代谢组学与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4胡静;丹参素联合丹皮酚对糖尿病大鼠基底动脉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刘国坤;植物源小分子物质对烟草花叶病毒及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6卜今;丹皮酚抑制黑素合成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及KC-MC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对黑素合成的反馈调节[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李芳;以桂枝茯苓丸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8刘蓉;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其TLR/IFN信号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9武继彪;丹皮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MDA受体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黄敬群;桂皮醛抗血栓和抗肿瘤作用的体内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马婷婷;桂枝茯苓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2耿艺漫;木鳖子对羟基桂皮醛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3刘瑾;丹皮酚干预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4李雪;丹皮酚增溶技术研究与玫瑰口含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5文宗河;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及其制剂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王歌;桂皮醛对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7袁小强;桂枝茯苓胶囊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曹阳;丹皮酚胂化合物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及分子机制探讨[D];重庆大学;2004年
9吴双;桂枝茯苓胶囊(不同剂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杨雪娇;传统中药丹皮活性成分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1本报记者 李雨茵;国际化重锁松动[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武汉市武东铁路医院主治医师 陈雪寒;牡丹入药良方多[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少轩;秀外慧中牡丹花[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时每医药信息股份公司 陈霖军;价格、药店:妇科中成药竞争的两大焦点[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尚学瑞;鼻嗅识中药[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尚学瑞;鼻嗅识药--浅谈中药材的鉴别[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王建璋;克服癌细胞耐药性[N];大众卫生报;2002年
8黄志建;吃出肌肤自然香[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徐亚静 鲁永勤;丁桂儿脐贴化蛹成蝶创新路[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许沁 王亦菲;食香未必能吐气如兰[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