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
麻黄二两(去节)(6g)细辛二两(3g)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9g)
【煎服】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2次,温服)。
【原文】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解说】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的名方,该方主太、少两感证。为少阴阳虚,感受寒邪所致。以发热、恶寒、无汗、脉沉为特征。用麻黄解太阳寒邪,细辛温少阴寒邪,附子温经扶阳。三药相合,于扶阳之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之中不伤阳气。
经典医案
鞠某,女,55岁,1982年2月16日初诊。患慢性肾炎已十余年,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十年前患感冒,咽喉痛,后全身浮肿,腰痛,当时诊断为急性肾炎。
近来浮肿较剧,胸腹膨起憋胀,气短、手背、眼睑及小腿均有凹陷性浮肿,纳呆、全身无力、腰痛、怕冷以背部为甚,下午低烧37.5℃。
尿常规化验: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舌淡,苔薄白,脉沉浮。此太少两感之证,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处方:麻黄9g,炮附子3g,细辛3g。服3剂,全身浮肿及胸腹膨胀消退,气短大减。
尿常规:蛋白(+),白细胞(一),红细胞(一)。
又服6剂,尿常规化验正常,追访半年无复发。
按语:本案既有恶寒发热等太阳表证,又见水肿、腰痛等少阴里证。
故用麻黄解外以“开鬼门”;附子温肾阳以复膀胱气化而“洁净府”;细辛辛温,专走少阴,能行水气而润肾燥。
三者合用,温散兼施,表里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