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乌梅丸 / 正文

乌梅丸组成方解功效主治方解临床体验

【来源】《伤寒论》。【方歌】①乌梅丸中细辛桂,参附椒柏姜连归;蛔厥久痢皆可治,安蛔止痛次方珍。②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姜继,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脏安蛔寒厥剂。【趣味歌】富贵新疆人 手支白脸美附归辛姜人 蜀枝柏连梅【药物】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去皮炮)六两 蜀椒四两 桂枝(去皮) 人参 黄柏各六两【方解】本方由10味药组成。主治寒热错杂,蛔虫窜扰所致的蛔厥、久痢、厥阴。方中乌梅味酸,苦酒醋渍而重用,既可安蛔,又能止痛,故为主药。蛔动因于脏寒,故以干姜、附子、细辛、蜀椒、桂枝温肾暖脾,以除脏寒;且五药皆辛,李可制蛔,其中细辛、蜀椒更具杀虫之用,故又可助乌梅安蛔止痛;素病蛔疾,必损气血,故又以人参益气,当归养血,合而扶正补虚;俱为辅药。佐以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兼制辛热诸药,以杜绝伤阴动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诸药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用法】以苦酒(即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泥;余药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9克,日三服。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功效】温脏驱蛔。【方义】本方是寒热并用之剂,专治寒热夹杂的蛔厥症。乌梅、川椒杀虫驱蛔;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桂、附、姜、辛,温中散寒;人参、当归,补气和血。【临床体验】乌梅丸对胆道蛔虫症以及部分过敏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用治胆道蛔虫症,编者将其改为汤剂,重用乌梅至30克,轻者每日一剂,分二次服,重者可一日两剂。待痛止后,即去人参、当归、附子、桂枝、黄柏,并加苦楝根皮15克,槟榔9克,续服二三剂,以善其后。至于治疗过敏性结肠炎,仍以丸剂为宜,每服6克,一日二次,开水送下。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