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的材料可以分为灸用艾草和用于燃烧艾草的线香两大类。 (一)灸用艾草 作为灸的材料——艾草,在韩国是生长在山崖上的菊科植物,多年生的一种草。大约1米长,叶子的背面有灰白色的细毛,具有特殊的香气,影响成分多于其他植物,初秋开栗色的花。 艾草有普通艾草与药用艾草两种,普通艾草生长在田野,药用艾草主要生长在山上,比普通艾草叶子大、细毛多。艾草因为效果神奇,亦被称为“仙人草”。入药使用时选用当年生的艾草,用于灸疗时选用3年以上的陈艾草。 一、制作灸用艾草的方法 用于艾灸的艾草是5~6月份(端午节前后)的艾草,在长得不是很大的时候采摘,放在阴凉处阴干并储存,挑选3年以上的艾叶使用。 反复几次用石臼捣碎艾叶,用筛子除去残渣,收集剩下的白色绒毛即成。以前使用这种方法制造灸用艾草,但现在用机器来制造,便于更好地选择优质的灸用艾草。 二、灸用艾草的品质 灸用艾草的品质取决于艾叶背面密密麻麻的软茸毛,其含有毛茸和腺毛两种成分。 毛茸为T字形状,是菊科植物的特征,在叶子的背面。腺毛含有挥发油,油的成分是倍半萜烯、黄酮醇化合物、酒精等精油,因此有香气,易燃。 灸用艾草品质的好坏取决于成分的差异,具备以下成分和比例的艾草是一等品。越是好的灸用艾草,越容易燃烧,中途不会灭火,燃尽的灰中所含的黑色灰分多,白色灰分少。品质差的灸用艾草,燃烧时间长,感觉烫,燃尽的灰呈白色且量少,灸位疼痛,易起水泡。 三、灸用艾草的辨别方法 灸用艾草的好坏一般通过以下特点辨别。 1.优质的灸用艾草 ·陈艾草,触摸柔软,触感良好。 ·淡黄色,纤维细,没有小团粒。 ·易点燃且不烫,中途不灭火。 ·对皮肤的热传导均匀。 ·干透,陈货。 2.品质差的灸用艾草 ·新艾草,大而粗糙。 ·黑褐色,纤维粗糙,杂质较多。 ·不容易贴在皮肤上,烫且中途容易灭火。 ·对皮肤的热传导感觉不好。 ·触摸感觉油腻而黏。 ·有湿气。 ·发青或白色,按之容易凝结。 四、灸用艾草的燃烧温度和时间 对灸用艾草燃烧时的温度和时间的衡量,或者对皮肤组织热传导的深度,很多学者做了实验研究,以下介绍主要的几点。 1.最高燃烧温度 使用特殊传温计测定艾草的最高燃烧温度,石棉板上测定的结果为:大的艾炷为130℃,中等大小的艾炷为100℃,小的艾炷(米粒大小)为60℃左右。在家兔的腹部上燃烧艾炷,实验结果为:大的艾炷为93.5℃,中等大小的艾炷为80.5℃,小的艾炷(米粒大小)为61℃。 2.在皮下组织的温度 此实验对象为尸体和家兔。尸体的情况是:皮下0.4厘米处,大的艾炷为0.9℃~1℃,中等大小的艾炷为0.7℃~0.8℃,小的艾炷为0.1℃~0.6℃。温度呈上升趋势,灸的次数越多,温度越高。家兔皮肤的情况是:0.05克的艾草皮下温度为45℃,灸4壮后温度为49℃,灸7壮时温度可达53℃。 3.艾草的燃烧时间 灸用艾草在人体皮肤燃烧时间的测量结果显示,长度为3.2毫米的艾草最长燃烧时间为18秒,最短为7秒,平均时间为13秒左右。艾草燃烧的温度变化呈现出缓慢达到最高点,再缓慢下降的类似山形的曲线。这一点与其他植物的燃烧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二)线香 线香的粗细为火柴大小,市场上容易买到,外观好、不粗糙、坚硬不易散的为良品。15厘米或20厘米以上长度的线香使用起来不方便,剪成10厘米左右最为适第一个艾炷燃尽后留灰,第二个艾炷立即放在灰的上面,这样即可贴于皮肤(一般新手动手操作一次就能掌握)。夏季的时候容易出汗,艾绒容易黏在手指上,要把汗擦掉后再制作艾炷。 三、点燃方法 将艾炷放在皮肤上,用线香的火点燃艾炷。线香如果太靠近艾炷,会容易粘上艾绒,所以点燃时要保持一段距离,轻轻点上即可。 还有,用有灰的线香点艾炷,艾绒会被粘上来,所以要随时把线香的灰弄掉。 并且,灸了2~3壮后会积下很多灰,因此会出现灸位变宽的情况,操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宜。粗糙、杂质多的线香,在艾炷点火的时候容易黏附在艾炷上,不方便使用。用于施灸时,尽可能选用无香的线香。 施灸的方法 灸的原理是60℃的热度给予烧伤,此时利用产生的异种蛋白体的化学作用来治疗疾病。疾病的症状与灸量的关系类似于抓药时各种药剂之间的配伍。因此,施灸的时候要考虑艾草的大小、硬度、长短、每次施灸的壮数、灸疗的间隔时间、反应点(经穴)的状态、是否虚弱体质、疾病轻重、外科手术史、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而选择适合的施灸方法。 一、制作艾炷的方法 左手轻拿适量艾绒,用拇指和食指捏如火柴棍粗细,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把顶端部位断成米粒大小的圆柱状,放到灸位上。开始制作的时候,大小和硬度都不好掌握,但熟练之后,不管是大小还是长短都会很均匀,一分钟能做出30个。 新手做艾炷耗时较长,但熟练后就能做得又快又好。 二、将艾炷贴于皮肤的方法 艾炷的底部沾上口水或湿棉花,贴敷在灸位上. 第一个艾炷燃尽后留灰,第二个艾炷立即放在灰的上面,这样即可贴于皮肤(一般新手动手操作一次就能掌握)。夏季的时候容易出汗,艾绒容易黏在手指上,要把汗擦掉后再制作艾炷。 三、点燃方法 将艾炷放在皮肤上,用线香的火点燃艾炷。线香如果太靠近艾炷,会容易粘上艾绒,所以点燃时要保持一段距离,轻轻点上即可。 还有,用有灰的线香点艾炷,艾绒会被粘上来,所以要随时把线香的灰弄掉。 并且,灸了2~3壮后会积下很多灰,因此会出现灸位变宽的情况,操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适量的艾绒放在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把艾绒轻轻揉捏成长条。
2.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把长条艾绒弄断为半个米粒或米粒大小。
3.用中指弄湿灸环。如果没有灸环,可以用湿棉球代替。
4.用弄湿的中指将相应灸位弄湿。
5.将弄断的艾炷放在弄湿的灸位上。
6.用燃烧的线香将艾炷顶端轻轻点燃。 四、施灸时患者的姿势 施灸的姿势根据灸位的定位而定。 例如,如果俯卧位时确定了灸位,却坐起来施灸,那么灸位就会发生变化,所以,施灸时确定患者的姿势,治疗效果最佳。 施灸时一般采取如下姿势: ·胸部、腹部:正卧位。 ·肩部、背部、颈项、头部:坐位或俯卧位。 ·腰部、腿背部:俯卧位。 ·手臂、腿:向前伸直位。 五、灸位改变时及注意事项 因操作不熟练或者其他原因,灸位常会发生移位,所以每7~10天要检查一次灸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改变灸位或添加灸位。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灸用艾草以3年以上的陈艾为宜,越陈越好。 2.艾炷的大小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年龄、性别、有无灸疗经验而有所差别。无极保养灸选用的艾炷以半个米粒至一个米粒大小最为适当。 3.经过长时间的施灸,灸位有可能发生移位。因此,7~10天要确认一次灸位。 4.施灸的时候,5壮以下可在灰上直接放下一艾炷,但灸5壮以上后,若要继续施灸,则每5壮用湿棉球把灰擦掉再灸,避免灸位扩大。 5.施灸之后有可能产生水泡,这是因为用了质量差的灸用艾草或者制作过程中揉捏过度而致艾炷太硬。发生了水泡不要害怕,可以放着不动或者用针弄破。 6.如果结痂则不要揭开,继续在其上面施灸,灸的效果依旧能够持续。 六、艾炷的大小与用量 灸的时候用手将艾绒揉捏成适当大小使用。艾炷的大小和壮数,一般由专家根据经验研讨病症后决定。但有必要定一下标准,即“米粒大小”或者“半米粒大小”。艾炷过大,则热度高、灸位宽,容易损伤皮肤组织,而且燃烧的时间较长,造成过度刺激。因此,这样强刺激的灸疗最多适用于体力劳动者,不适用于脑力劳动者或老弱者、虚弱体质和少儿。 一般来说,最适当的量是半米粒大小的艾炷。第一次施灸或极度敏感的人,或者小儿,建议用更小的艾炷施灸。 以上是施灸的一般标准,偶尔也使用2~3倍米粒大小的艾炷。根据古书记载,也有使用红豆大小、鼠粪大小或黄豆大小艾炷的情况。但根据金老的经验,米粒大小的艾炷较为适宜,而且皮肤上几乎不留痕迹,热感程度较佳,灸位很少化脓。灸位化脓可因体质问题引起,但很多情况下是因灸量过大所致。 有人认为,灸量越大则效果越好,结果既流脓又留灸痕,给人留下“灸是野蛮方法”的印象。施灸的过程中,有人认为将艾炷弄大则效果越好,这也是错误的想法,应该一直将艾炷保持米粒大小。 [图片]艾炷的大小 大、中、小艾炷对比图
七、艾炷的硬度 艾炷的硬度根据捏艾绒的方法不同而有差异。硬度高的艾炷燃烧时间长,热度高,用于特殊需要的患者。 八、艾炷的高度和用量 所谓艾炷的高度,是指团成圆锥形的艾绒的高度。有说法称,用于补法的艾炷宜软而长,灸量大。 九、施灸的壮数 一次灸几壮艾炷也不是一件容易决定的事情。一般来说,患有疾病时对热的感觉较迟钝。用手摸灸位,若感觉皮肤坚硬,或有隆起,或皮肤感觉迟钝,则可以用多壮艾炷。一般情况下,灸3壮后能感觉到热,如果灸5壮甚至10壮时才感觉到热,则可以继续增加壮数。例如,去除鸡眼时,壮数少就没有效果,不过也有仅灸3壮就能见效者。古书记载,灸脚尖治疗喉咙疼痛和眩晕时,就用了很少的壮数而见效。 对于灸的壮数,一直没有固定的说法,但据古书记载,有“针5分,灸7壮”的说法,明示了灸的壮数。不过,没有必要拘泥于此,灸的壮数还是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而定。根据金老的临床经验,成年人灸5~7壮,小儿灸3~5壮为宜。 遇到以下情况可以调整壮数: 1.感冒 患感冒或者热病,在风门穴灸15~20壮,效果很好。这种方法属多壮施灸,如果没有见效,可以再试一次。 2.肠炎 患急性肠炎,灸水分、大巨、气海、滑肉门、中脘、梁丘等穴位,有时灸至30壮。 3.阑尾炎 阑尾炎早期,可灸气海20~100壮。 4.神经痛 患坐骨神经痛,灸腰阳关、腰俞、次髎穴5~7壮,根据症状配合灸大肠俞、殷门、跗阳等穴,效果甚好。若腰痛、肩臂痛严重时,可酌情增减壮数。 5.肺结核及体质虚弱者 起初用小艾炷灸2~3壮,治疗1~2周后,逐渐加到4~5壮。 6.高血压 刚开始施灸时,以艾炷小、壮数少为宜,逐渐增加到5壮。但要根据血压情况进行调整,若收缩压大于200毫米汞柱,则灸3壮以下效果较好。这一原则也适用于脑出血后遗症。待血压调整好后,再继续灸至5壮以上。血压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所以要找到致病原因后再施灸。 7.大病后体弱虚衰者 此类患者以2~3壮开始,逐渐加量比较好。 十、施灸的天数 关于施灸的天数,有每天灸,持续数月或数年的方法;也有灸一段时间,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施灸的方法。 根据古书记载,“预防中风灸”从每月1日开始施灸,每天都灸,连续灸几个月。长时间持续施灸一般用于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但是,有疾病时要根据病情选择最佳灸位。 需要注意的是,刺激量过大反而会造成疲劳,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施灸过程中,适当间隔几天,休息一段时间后再继续施灸也是应该的。 “灸”字由“久”和“火”组成,寓意从“久”、从“火”,故金老认为,灸疗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做。 十一、灸位要选几处 以上提到艾炷的大小和壮数,但是灸位到底选多少合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日本原田博士通过对豚鼠的实验推论,成人选择8~10处穴位,各穴位灸7壮效果最佳,多了反而有害。但金老根据临床经验来看,米粒大小的艾炷各灸5壮,选了26~40处穴位,也尚未遇到过有害的例子,反而见过风湿性关节炎或腰腹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发病期患者,灸了50~60处穴位后效果很好。又如脊柱骨疽,灸50~60处穴位,持续半年或者一年以上,症状改善或者治愈。但这样的灸位数仅限于慢性病,高热或咯血的患者要除外。 低热时,壮数开始时要少,然后逐渐增加。身体虚弱者,灸得多反而会使疲劳加重,令人变得更加虚弱。 对于高血压疾病,以3壮左右最佳。如果血压特别高(例如收缩压200毫米汞柱以上),开始时灸位要少,壮数也要少,应逐渐增加灸量,严禁一次灸很多穴位和壮数。 如上所述,按照开始时灸位少些,然后逐渐增加的方法,不用担心因灸位和灸量的渐增而对人体带来伤害。这很可能是因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了而产生了耐力。 例如,第一次灸50~60处穴位会出现异常反应的人,可以改为前10天灸20处穴位,然后逐渐增加至50~60处穴位,该患者就不会出现任何异常了。 以下介绍金老治疗咯血的经验: 患者为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因为咯血严重而在深山静养。不管医生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改善血痰不止的症状,每天早晨出现少量的血痰持续了半年。医生对此患者也失去了信心,偶然的机会,该患者找到金老进行灸疗。起初选了4个穴位施灸,每次灸3壮,维持了1个月。之后增加了4个穴位,再持续治疗1个月。虽然血痰没有完全止住,但体力明显好转。于是,再增加2个穴位,施灸90天,之后又加了2个穴位,持续施灸1年后痊愈。如此顽固的咯血在施灸120天后完全止住了。 可见,在治疗某些疑难病症的时候,灸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二、身体条件和灸量的关系 每个人的长相不同,同样,体质、体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对灸的反应感均不同。严格来说,不可能统一限定灸量,对于大手术之后或者老弱、产后、严重心脏病、肾病、肝病、脑病、癌症等患者,灸量开始时宜小,之后逐渐增加或者根据症状加减,一般从3壮开始,逐渐调节到5壮。进行一般的健康灸时,也有每天热感不同的情况。因此,定灸量的原则是:每次都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根据情况而定。 以下是不同身体条件者在不同情况下对灸的不同反应。 1.不同的体质 ·容易发脾气的人,不容易耐热。 ·身体肥胖者,大多比较耐热。 ·瘦人不一定都不耐热。 ·健康人一般比患者耐热程度低,这种情况多来自于心理状态。如果是重症患者,会有一种必须找回健康的想法,所以任何苦痛都能忍受,自然很能耐热。 2.不同的性别 ·女性比男性耐热。 ·生育过的女性比尚未生育者耐热。 3.不同的年龄 ·年纪越大,越耐热。 ·年纪越轻,越不耐热,尤其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最不耐热。 ·儿童对热的害怕程度高于实际对热刺激的耐受程度,所以对儿童施灸要先做好说服工作。 ·出生一年左右的幼儿感觉较迟钝,比较耐热。 4.不同的气候 ·晴天比较耐热。 ·雨天也比较耐热。多云或气压低的时候非常不耐热,气压低时感觉神经较敏感,这些气候变化使神经调节功能迟钝。 5.不同的时间 ·早晨最耐热。 ·下午没有早晨耐热。 ·夜晚最不耐热,身体疲倦的夜晚最不耐热。 ·对于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早晨或上午施灸最耐热。 6.不同的身体状态 ·酒后不耐热。 ·洗澡后较洗澡前不耐热,这是因为皮肤的血管扩张。施灸时,间隔洗澡时间一个小时为宜。如果灸后立即洗澡,灸位会有轻微刺痛感,类似烫伤,感觉不舒服。 ·疲劳时不耐热。 ·睡眠不足时不耐热。连日睡眠不足则更加不耐热,这是因为感受热感的脑中枢处于疲劳状态。 ·身体发热时不耐热。 7.不同的疾病 ·心脏不好的人不耐热,心脏衰弱者更为明显。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神经处于敏感状态,非常不耐热。 ·高血压者也不耐热。尤其是收缩压高于200毫米汞柱的人极不耐热,施灸时甚至会喊出来。 ·身体衰弱者也不耐热。 ·肠无力而腹部凉者耐热,有要连续施灸的想法。 ·麻痹性疾病者也耐热。 8.不同的心理状态 ·有“灸是热的”觉悟者,比较耐热。 ·理解“灸是有效果的”人,比较耐热。 ·对灸理解不足的人,很不耐热。 ·对灸持消极态度的人不耐热,积极者耐热。 ·施灸是自己的意愿者,比较耐热,而且有种不能言语的快感。 9.不同的操作技术 ·操作熟练的人保持一定的速度施灸,感觉会比较舒服。 ·不熟练者用不规则的速度施灸,会感觉特别热。 ·很多人说,专家施灸的时候不热,不知道为什么回家自己灸就感觉很热。说明除了施灸的方法可以影响灸疗效果外,心态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心软的人给自己施灸时更觉得热。 10.不同的经穴 ·在正确的穴位施灸,感觉会很舒服。 ·施灸之处不是正确的穴位,则感觉很热且不舒服。因此,有必要时常咨询专家以确认穴位。 11.不同的部位 ·大体来说,胸腹部比背部更不耐热。 ·肩部、头部比较耐热,腰部、腿部不耐热。 ·手心和脚心极不耐热。 ·中枢比末梢耐热。 ·腹部也极不耐热,但也有人觉得腹部施灸感觉很好。 ·由于个人体质和疾病的不同,耐热的部位也不同。有人觉得腰部最热,有人觉得肩膀最热,有人觉得腹部最热,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 ·有说法称,热感的不同是因支配某部位的神经紧张度不同所致。 施灸的注意事项 一、不能灸的部位 全身经穴之中,根据古人的经验,有些部位不适宜灸或针。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专家反而用这些穴位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不熟练的操作者,最好不要考虑。 施灸的时候应该避开不能灸的部位,例如,头部两侧的血管、颈部两侧的颈动脉附近、腹股沟、手腕把脉处、腘窝、脸部和心脏直上部位,还有阴部也要避开。 二、不能重灸的状态 灸会给人体带来刺激,因此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不宜重灸(多壮灸)。举例如下:·患传染病、热病、恶性肿瘤、化脓性疾病时避免重灸。 ·各种皮肤病避免重灸。 ·妊娠中避免重灸。 ·重病之后身体严重衰弱时避免重灸。 ·容易出血体质者避免重灸。 三、施灸前后的注意事项 施灸前后,最好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判断灸位是否适当,这对于不熟练的人来说非常难。首先,要知道不能施灸的情况。专家选定的灸位,要持续灸一段时间,症状有所变化后仍可以继续施灸。 2.先确定艾炷的大小、壮数,再确定治疗疾病所需的刺激程度。之前已经提到,刚开始时一般灸3壮左右,逐渐增到5~7壮,以十多天为间隔时间。 3.初次施灸时热感很强,可以用手指轻轻压住灸位周边,多少能够减轻点热感。 4.点燃艾炷时要沉着。 5.第二壮艾炷要轻轻放在第一壮燃尽的灰上。 6.灸位大则会结痂,微小的接触刺激也可能会破坏结痂部位和健康皮肤之间的组织,容易引起化脓,因此开始施灸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7.为了防止灸位化脓,艾炷不要太大,留意水泡和结痂,不要将其弄破。 8.施灸期间可以洗澡,但注意不要揉捏施灸部位。 9.夏天施灸宜选在不易出汗的上午和晚上,此时比较耐热,还能防止水泡的发生。 10.关于一天中施灸的时间段,从前有很多种说法,但都没有根据,因此不用担心,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进行灸疗。 11.月经期间、对灸特别敏感的人,宜休息一段时间,没有异常反应时才可继续施灸。原则上,妊娠期间施灸没有害处,除外重灸或长时间灸,正常施灸对顺产也有利。 12.酒后最好避免施灸,否则会感觉很热,还可能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要灸,可先刺激醒酒的率谷穴后再施灸。 13.对于特别不耐热的情况(尤其是感受性强或神经质的人,儿童或第一次施灸的人,会有不耐热的倾向),起初用小艾炷灸3壮左右,逐渐让接受施灸的人熟悉热感。感到热的时候,可以用手指按压灸位周边,热感会有所缓解,但若按错则会导致灸位移位,此时更觉得热,灸位也会扩大,因此不要用力按压,力度要适当,或者也可以把手指放在灸位上,这样会舒服一些。 四、灸位化脓的处理 第一次施灸时,即使非常小心也有可能发生化脓。灸位容易化脓与人体的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重灸都不会化脓,反之,有些人轻灸也会化脓。同一个人同样大小的灸位,有时会发生化脓,有时不化脓。 施灸的时候,皮肤上水分多的人,皮肤容易鼓起。针对这种情况,每次施灸的时候按压灸位周边即可减轻症状。若产生水泡就会容易化脓,这种情况同样也是皮肤水分多所致。总之,可以认为皮肤水分多者容易化脓。根据经验,身上有癣或者湿疹的人容易化脓,因其处于容易化脓的状态,对细菌的抵抗力低下。此外,糖尿病患者容易化脓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列举一则由金老亲自治疗的病例:患者肠胃虚弱,患胃下垂,胃内积水,身体非常瘦弱。对患者施灸,背部和腿部灸位全部化脓,成了硬币大小的灸疮。虽然灸疮很快恢复,一段时间后背部全是水泡。但是灸疮发生之后,疾病急速好转。 根据金老的经验,灸位化脓对治疗疾病有效,由此看来,即使发生化脓也不用特别担心,而且长时间施灸才有可能治愈。 灸法的疗程 灸疗过程中,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要灸多长时间?”对于这样的问题,金老常常简单地回答:“直到疾病治愈。”但患者并不满意这样的答案,反问:“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其实,我们要根据疾病的种类和轻重来确定治疗时间,马上说出具体的时间实在是比较困难。大体的治疗时间如下:
以下更为详细地研讨治疗期限的问题: ·轻症疾病大约需要灸1个月,根据情况可以将针与灸并用。神经痛、风湿病、肠胃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通过针灸治疗多能在1个月左右治愈。人们比较害怕的肋膜炎等疾病,如果是轻症,持续施灸一个月也有治愈的案例。但并不是治愈后就中断治疗,继续坚持灸疗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还可防止复发。 ·重症疾病大概需要灸2~3个月。神经衰弱、神经痛、风湿病等稍微严重的疾病则需要灸3个月。一般疾病经过3个月的治疗多能治愈。肋膜炎、肺门结核、肠胃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病等,治疗3个月多能痊愈。 ·持续3个月也未能治愈的疾病属重症。虽然不能因为长时间施灸而未见效就称为重症,但属于此类情况的疾病多是顽固的慢性病。 ·对于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医者的诚意与韧性。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感到疲倦而产生怀疑,最终半途而废。实际上,越是这种时候,医者越应该具备韧性和耐性,帮助患者度过这个节骨眼,疾病往往能够治愈。根据金老的经验,肺病、肋膜炎、胃下垂、胃溃疡等疾病,开始治疗3~4个月时几乎不见效,大约治疗5个月后往往以惊人的速度呈现治疗效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负责治疗的人要以必能治愈的信心对待患者很重要,抱着信心用认真的态度坚持为患者治疗,患者也会安心并且耐心地接受治疗。·对于急性病症,很难预知治愈时间。选用适当的方法治疗,若急性症状消失,一般可在短时间内治愈。·改善体质或者调整全身的灸疗,长时间坚持做效果最佳。先天体质不好的人,坚持施灸3个月以上,多少能够改善体质。·很多患者都说坚持做一年的灸,身体状况有了惊人的改变。·“灸”字由“久”和“火”组成,长时间坚持施灸,可以提高抵抗力,保持健康的体魄,延年益寿。现今104岁的金老,虽然不知道自己能有多长寿,但通过自己的经历知道灸疗是健康的医学,所以想推荐给全世界的人民。灸与体重的关系所谓治疗,可以说是调节过与不及。大体上瘦人施灸后体重会增加,胖人施灸后体重会减少,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比起减少胖人的体重,施灸后使瘦人发胖则更为容易。看到瘦人施灸后体重增加,实在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例如,瘦人施灸后肚子变大,腰部变宽,胸部变厚,脸庞变圆。对于成人来说,治疗后体重增加幅度大时,一个月可增加7~8千克(增加2~3千克是比较容易的),半年可增加10千克,这样的例子很多。1940年,金老从1200名小学生中挑选出100名虚弱儿童进行施灸,半年后经过体力检查发现,体重最多可增加8千克,体重增加3~5千克的人数最多。体重达不到平均水平的儿童,经过半年的施灸,带来了超过平均体重很多的良好结果。由此证实,灸有助于成长,对于增加体重有效。以这些儿童为对象,在背部选择4处灸位,在腹部选择1处灸位,每处艾炷半米粒大小,各灸3壮,可以起到保健效果。适度施灸但凡是好的东西,很多人都希望拥有更多,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多么好的东西,只要过度使用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这与“饭再香,吃得过多就会出问题”是一个道理。如此来看,再好的东西使用时都要注意适度原则。灸疗也是同样的道理,别人用重灸治疗疾病得到了改善,于是认为自己也可以用别人的方法治疗,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不要一开始就有贪念,就算效果不会马上显现也不要失望,最重要的是,起初少量慎重地操作,再逐渐增加灸量坚持做下去。上面已经提到,有时尽管灸的感觉很舒服,也不能把艾炷弄大,继续使用米粒大小的艾炷治疗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