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乌梅丸临床治疗应用经验 / 正文

乌梅丸功效作用主治治疗体会,中医实在是神奇

前几日家中亲友电话来询,女48岁,诉胃脘部痞硬连及后背胀痛,打嗝频,消化不良,稍食即胀,腹部胀满嘭嘭,昼轻夜重,难以仰卧而眠。在诊所按胆囊炎输液一周分毫不见效果,询问中药有没有好办法。得知上述症状,心中即有把握,平日在门诊这类症状所见颇多,即是《伤寒论》中“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旋覆代赭汤证和全腹胀满,昼轻夜重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遂以两方合方治疗。七付药后反馈说胃脘部痞满已除,腹胀减轻,夜间睡眠能够平躺,但是感觉不除根,仍时有嗝气,夜间睡眠不佳,3点时准醒,醒后不易入睡,晨起疲乏,同时眼睛干涩畏光。又询问得知情绪容易生气着急。分析想胃脘腹部胀满已经向愈,但肝主疏泄,主司一身气机,同时伴有情绪、睡眠、眼睛的不适,当从肝调治。肝藏血藏魂,夜间3点开始是肺经当令,肝虚则容易在肺金主时醒,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则目涩畏光。一切都能说得通。于是就开了补肝汤加味当归15g生地15g川芎10g白芍15g酸枣仁30g麦冬20g木瓜10g鸡血藤15g枸杞15g菊花10g山萸肉15g,吃了10付后,感觉眼睛好些了,但睡眠时好时坏,无梦,夜间醒后很长时间才能睡着,伴有左臂乏力。实事求是讲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期间偶然翻阅中医书友会文章,谈及乌梅丸应用的几大主症:第一,口干、口苦;第二,有某一症状在夜里两三点钟加重;第三,脉沉细或微细。患者口干苦不明显,脉象不能得,唯有夜间两三点钟醒,或可一试。于是给予乌梅30g细辛10g桂枝10g黄连15g黄柏15g当归10g党参10g川椒6g附子10g干姜10g加仙鹤草30g,方中苦辛寒热之品较多,用量也不小,怕不对症吃出问题,就让拿3付,以观疗效。3付后反馈效果很好,晚上虽仍会起夜一次,但很快即能入睡,晨起不感疲乏。中间有一天午后非常困倦,一睡睡了4个小时,醒后感觉精神焕发,并告知面色也有改善。但药味太苦,难以下咽,目前情况已经满意,不想再服。乌梅丸在《伤寒论》中治疗蛔厥,历代注家基本都认为这是治疗厥阴病的提纲证,关于本方的争议也较大。联系本例患者,辨为肝虚应该没问题,前用补肝汤补血养肝效果不显,后用乌梅丸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品,反而有效。其实《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乌梅丸中酸味乌梅为补肝主药,黄连黄柏焦苦为助,用参、归等甘味调之,辛味的姜、附、桂以达肝用。正符合金匮的补肝之法。学习内经时有“肝者,罢极之本”注释解释为“肝脏是耐受疲劳的根本”,当时不太理解。联系本例患者服药后觉十分困倦,长睡后觉精神明显改善,似有所悟,肝虚时休息亦不解疲乏,唯有补肝之本,使肝脏得到充分的补养休息,才是罢极之本。几千年来,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医药兴盛,将为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发挥重要作用。师承教育作为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代中医药名家独到的技术经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学者长期跟师实践,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耳提面命”,“衣钵相传”,弟子才可以逐步领会和较快掌握,少走弯路,缩短成才的周期。因此,师承岐黄是中医成才的捷径。中科易康百位国医名师大讲堂自始至终致力于传承精湛的医术与济世的医德,为全球中医人服务。国医名师既是传承教育的受益者,更是传递者。国医名师大讲堂旨在让基层医务人员有机会接触德高望重的国医名师,更好地学到国医名师在科研教育、临床经验、医术医德等方面的精髓,弥补传统中医药学习班强调一师之技、一家之言的局限,培养全面综合的中医药优秀人才,让中医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常年每月在北京开班授课,同时推荐优秀学员拜师潜心学习,继承绝学,弘扬中医。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