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理特点及其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脏器等发育不完善,同一药物在其体内的代谢与成人有很大区别。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小儿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比成人低,容易产生过高的游离血药浓度而进入组织细胞,药物作用加强,易引发不良反应。 肝肾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由于婴幼儿的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在酶参与下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能力弱,药物代谢缓慢,血中半衰期延长。婴幼儿的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均未成熟,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肾小管重吸收、排泄、浓缩和稀释功能较低。小儿风寒型与风热型感冒辨识 小儿患有风寒型感冒的早期,由于津液未受到伤害,不会出现口渴的症状。而风热感冒早期易出现口渴症状;风寒感冒主要是因为寒邪侵入到肌表,温煦功能严重失调,所以容易出现寒战与恶寒症状。风热感冒没有或仅有轻微恶寒,且不会出现寒战;风寒型感冒发病后咽部红肿、疼痛症状相对较轻。而风热型感冒常因咽部症状严重导致食欲减退;风寒型感冒小儿舌苔的颜色一般显示正常,呈现出淡红舌薄白苔,且脉象浮紧。而风热感冒小儿舌质边尖位置通红,脉象浮数。小儿风寒感冒的合理治疗 小儿用药存在品种少、剂型少、规格少,药物剂量不统一,缺少安全性资料等问题。目前尚无较好的针对此病原体治疗的西药,临床中常采用头孢类等抗生素药物,而这些药物对婴幼儿健康不利,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根据风寒感冒的病因和小儿生理特点,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进行辨证治疗,采用中成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能温和地缓解临床症状,有效减轻药物对患儿身体的刺激,患儿机体更容易接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在中医治疗中,代表方剂有张仲景的《葛根汤》方,方中葛根均为君药,可以散寒止痛;葛根中含有丰富的葛根素,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起到扩张心脑血管和降低心肌耗氧等功效。葛根汤为治太阳病项背强直,无汗恶风,中风表实证者而设。葛根汤颗粒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等7种中药组成,方中葛根性平,能祛风;麻黄发汗解表;桂枝、芍药通行营卫;生姜味辛,大枣、甘草味甘,可健脾胃生津液。毛利华观察了196例口服葛根汤颗粒和利巴韦林颗粒治疗1~12岁风寒感冒患儿的临床疗效,发现葛根汤颗粒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口服利巴韦林组(91.8%vs80.6%),药物起效时间(1.82±2.75vs3.02±2.42)(h,x±s)和感冒症状持续时间(67.82±8.93vs74.58±6.15)(h, x±s)也均短于利巴韦林组,且未出现神经系统和肝肾功能受损的不良反应。该研究提示,葛根汤颗粒治疗小儿感冒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小儿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机体不成熟,对药物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用药量及对药物的反应和敏感性也与成年人差异明显。对小儿风寒感冒药物治疗时,需严格审核小儿的具体病情,结合其特殊生理特点,合理选用感冒药,使患儿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