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风属于太阳病的一种。太阳病是个表证的阳性病,治疗原则是发汗,不可用吐法,也不可用下法。太阳病又分成三大类,其中就包括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今天就来介绍太阳中风的常见用药——桂枝颗粒。太阳中风的主要特点:一是发热,往往体温是比较高的。二是“自汗出”,就是人体没有处在高温环境里,也没有活动,却会自己一阵阵微微地出虚汗,这是因为体虚导致毛孔的固摄功能差了,表面卫气不足,导致毛孔关不住、关不严,而出现虚汗。三是因为出汗,会怕风、怕寒。四是脉缓,因为汗出掉一部分了,血管里的压力有部分得到释放,所以脉浮缓。太阳中风的关键点就是“自汗出”。桂枝颗粒适用情况:有很多孩子,尤其是身体比较瘦弱的,容易反复感冒的,比较容易得太阳中风。这里给大家推荐的药就叫桂枝颗粒。有的孩子本来就是桂枝体质,皮肤比较白细、人比较瘦弱、舌苔薄白、舌质颜色很嫩,平时就容易出汗的,这类孩子感冒容易出现太阳中风病症。此时如果乱用抗生素或寒凉药会产生很大的伤害,因为本来就体虚。这时就要用到桂枝颗粒。桂枝颗粒与“桂枝汤”桂枝颗粒就是《伤寒论》里面赫赫有名的“桂枝汤”,也被称为“天下第一汤”。以“桂枝汤”为主方,还可以演变成“小建中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桂枝汤”一共就五味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桂枝和生姜都是辛温发汗的,桂枝降气冲,生姜降呕逆还健胃,再搭配甘草缓急和中,大枣补气健脾,而微寒的白芍柔肝养血,还起到制约、收敛,以防过度发汗。所以有人说“桂枝汤”是一个豪华版的姜汤,当然它的功效比姜汤要好得多。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关键症状是“有汗”。如何判断孩子有汗无汗?如果孩子的后颈、后背是干燥的,就是无汗;如果摸上去是微微有点湿润的,就是有汗。另外,通过是否怕冷、发热和汗出把它界定清楚。那么孩子是否怕风,可以扇一点风过去,看他躲不躲避,或者通过是否要多盖一点或多穿一点来判断。如果家长会号脉的话,会发现这个脉一摸就能摸到,是浮的,但又跳得比较慢,是缓。服用桂枝颗粒注意事项:吃完药以后要喝一碗热粥汤,然后盖上被子睡一会,帮助身体微微地出汗。这样既祛除了病邪,又让毛孔正常恢复正常的固摄功能。桂枝颗粒还是一个很好的体质调理方。中医药和西药在这方面是很不一样的,中药不仅能把病治好,还能对体质进行调理。平时大家总说中医就是调理,西医是看病,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中医完全可以既治病,又调理。如果孩子平时就比较怕冷,容易出虚汗,比较瘦弱、白白净净的,这样的孩子就要少用抗生素,在医院用抗生素、用激素治疗以后,会导致用桂枝颗粒的时机错过。桂枝颗粒往往用在风寒初期的时候,这个阶段如果错过,就会转变成少阳病或者阳明病,体内开始生热,就不能再用了。*案例:有次,我一个同事感冒后吃了些药也没有什么作用,人也非常的难受,就问我能不能帮他开点药,最好是中成药。他说比较怕冷,但又在出汗,还有清鼻涕、打喷嚏,而且一阵一阵出虚汗。听到这里,我就判断基本上是太阳中风。清鼻涕、打喷嚏都是感冒的常见症状,最关键的是他出汗而且出的是虚汗,怕冷怕风。我就说推荐了桂枝颗粒。同事说这个药从来没有听说过。我说真正的好药大家都不知道,一天到晚在用的基本是没什么用的药。再过两天我问他怎么样了,他说这个药很好,才用了一次人就舒服了。这个药老年人用的也比较多,因为身体比较虚,一旦出现感冒往往就是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