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业管理师证,全称为全国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该证书的人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物业管理师证需要复审吗?现在还有用处吗?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答。
物业管理师证的有效期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全国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在这5年内,持证人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有效期满后,持证人需要进行复审,以确认其是否仍然具备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能力。
物业管理师证的复审
1、复审的目的
物业管理师证的复审主要是为了确保持证人在有效期满后,仍然具备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通过复审,可以淘汰那些不再具备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条件的人员,保证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复审的条件
(1)持证人在有效期满前6个月内,可以申请复审。
(2)持证人在有效期内,至少完成了一次继续教育学习,并取得了相应的学分。
(3)持证人在有效期内,没有受到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3、复审的程序
(1)持证人向所在单位或者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复审申请。
(2)申请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职业资格证书、继续教育学分证明等。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
(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人进行面试或者笔试,以评估其是否具备继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能力。
(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面试或者笔试的结果,决定是否给予复审通过。
物业管理师证的用途
1、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资格要求
在中国大陆地区,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全国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这是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基本资格要求,没有该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物业管理工作。
2、提升个人职业素质和能力
持有物业管理师证书的人员,可以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这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晋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3、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求职过程中,持有物业管理师证书的人员,相对于没有证书的人员,具有更高的就业竞争力,许多物业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物业管理人员时,会将持有物业管理师证书作为优先条件。
物业管理师证在有效期满后需要进行复审,以确保持证人仍然具备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持有物业管理师证书的人员,在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提升个人职业素质和能力以及提高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物业管理师证在当前仍然具有一定的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