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核”论治多发性脂肪瘤及慢性淋巴结炎
患者林某,男性,34岁,军人,1975年1月25日初诊。
主诉:皮下发现多数结节半年余。
病史及治疗经过:缘于半年前发现皮下有针刺样疼痛,自己可以触及许多小挖疼,按、摸均疼痛,初发自胸开始,逐渐向上肢尺侧发展。四肢疼痛,每于午后2~10时尤甚,有时在睡中痛醒,易出汗,不时心慌气短,善太息,手足热而乏力。大便先干后溏,每2~3天一次。检査其大腿内侧及上肢内侧有米粒大至小豆大之多数结节及索条状物。
经病理检查:大腿内侧切除物为“多发性脂肪瘤”,上肢切除之结节为“淋巴结慢性炎症”。经中西医药治疗不效。
舌苔白腻,脉短。其脉证阴有余而阳不足,肠胃功能不佳,影响于外,以其在睡眠时发生疼痛多,先用《医宗金鉴》当归饮加减,从阴入手,以“滋阴润便法”调理大便,多用黄芪有助于皮下结节之消散,再加麻仁、苁蓉润肠胃。
当归15克,白芍6克,赤芍6克,川芎4.5克,生地12克,白蒺藜12克,何首乌15克,黄芪24克,炙草6克,胡麻仁9克,肉苁蓉9克7剂。
7剂后,至1975年2月1日二诊,大便已不干,四肢及胸痛减轻。舌苔薄白稍黄,脉象伤短,改投王肯堂的荣卫返魂汤加味:
何首乌15克,白芷9克,乌药(炒)6克,小茴香(炒)6克,当归12克,木通6克,炒赤芍9克,积壳6克,生草6克,独活6克,天南星9克水酒各半煎服。
2月19日三诊:上方服14剂后,皮下结节变小,痛减轻,且较前易于活动,左背、胁部时痛,二便饮食正常,体力增加,精神好转。舌苔腻象减,脉象转滑,前方加半夏12克再服14剂,至3月1日四诊:.舌脉同前,自觉全身发凉,前方去木通,再服14剂。
至3月19日五诊:背胁及身痛减轻,自觉皮下结节减少。舌荅减少,脉象柔和,此方加减服至1975年4月22日六诊:又服22剂,身痛基本消失未发,皮下结节已基本消失,只偶触及一二个。体力增加且已能参加半日劳动。只于第二方药后,腹稍痛,大便稍稀且有少量黏液,脉之滑象亦减。前方何首乌改9克,再服7剂,至1975年5月7日七诊:身痛已消失,皮下结节消失后未发,别无其他症状,舌苔薄腻,改用《证治准绳》十宣散为之善后。
黄芪60克,党参60克,当归60克,姜朴30克,桔梗30克,川芎30克,防风30克,白芷30克,甘草30克,桂心9克共为细末,早晚各服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