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逍遥汤为主治疗高血压脑病
赵某,女性,25岁,因身体浮肿,小便短少,反复发作凡七月,于1955年12月22日住人北京某医院。
病史:1955年4月曾发现全身浮肿,小便短,经住医院治疗后浮肿消退出院。但不久复发,尿中蛋白经常存在,院外治疗效果不满意而要求住院。既往易患感冒及扁桃腺炎,其他病史从略。
检查:慢性重病容,颜面苍白,眼睑浮肿,颈软,心音正常,右胸叩音浊,呼吸音减低,腹软,无明显腹水征,肝在肋缘下一横指,脾未触及,下肢呈凹陷性水肿,膝反射存在。血压:105/85毫米汞柱,血色素13克,红细胞329万,尿蛋白(+++),管型少许,酚红试验5%。
入院后第12天,感冒之后,血压升至196-200/134?160毫米汞柱,非蛋白氮为49.8毫克%,CO2结合力49容积%,眼底检查有蛋白渗出。病人感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躁动不安,逐渐昏迷,四肢抽动,喉有痰声。诊断为慢性肾炎合并高血压脑病,西医治疗无效,乃邀中医会诊。
初诊时,患者症状表现同前,脉弦,苔黄,乃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进治,药用:丹皮、山栀、当归、白芍、杭菊、桑寄生、夏枯草、女贞子、橘皮、竹茹、炙草,2剂。
二诊时,见患者神志渐清,诸症悉减,惟胃呆不纳,故仍从原方加减,药用:当归、白芍、山药、茯苓、菊花、桑寄生、竹茹、牡蛎、鸡内金、炙草。再进两剂。病情续有好转,胃能纳谷,神志全清,惟烦躁不寐。
三诊时,改用酸枣仁汤治疗。高血压脑病脱险之后,则用黄芪、党参、茯苓、炙草、桑寄生、牛膝及六味地黄丸等从本图治,以善其后。经过几次会诊,血压降至96/70毫米汞柱,一般情况良好。
患者入院两周后,感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喉有痰声,终至昏迷抽搐,脉弦数,苔黄。显系肾病日久,肾亏不能涵肝,肝阳化热,痰火内闭,病情危在旦夕。顾病之本虽在肾,当时之处理,若从肾治,则一时不能缓肝之急,故遵古人“急则治标”之训,先从肝治。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养肝熄风,消化痰火。两剂之后,病情大有转机,足见药已对症,故仍秉原方加减。三诊时见病人神志虽清,但烦躁不寐,是外越之阳尚未人阴,故用酸枣仁汤养肝安神。病情脱险之后,乃转入治本之法。回顾本例治疗成功的原因,是运用了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当时的病情,抓住从肝阳图治的环节,自始至终,方针不变,故能转危为安,得到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