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健康知识大全 / 正文

八髎穴

八髎即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合称。具体部位相当于骶骨上的四对骶后孔,左右共八穴,故名。《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八髎在腰尻分间。”

八髎穴的准确位置图

上髎穴

足太阳膀胱经的第31个穴位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解剖: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额外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一髂神经 后支。

主治: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 精,阳萎,腰痛。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直刺 l~1.5寸。次髎穴

足太阳膀胱经的第32个穴位。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配血海治 痛经。

刺灸法:直刺 l~1.5寸。中髎穴

足太阳膀胱经的第33个穴位

定位: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 ,腰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便秘。

刺灸法:直刺 l~1.5寸。下髎穴

足太阳膀胱经的第34个穴位

定位:在骶部,当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配伍:配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直刺 l~1.5寸。八髎穴的作用

按摩八髎穴的方法与好处视频

主治疾病: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按摩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取穴方法:八髎穴即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