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是药物体内清除的重要脏器之一,通过肾排泄的药物种类和量相对较多,因此肾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药源性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有急性肾衰竭、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肾病综合征等。大多数肾损害为功能性的,停用毒性药物后可以恢复正常。1、急性肾衰竭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环孢素等。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弱对肾血管的扩张作用而引起肾功能不全,多发生于肾功能主要依赖前列腺素合成增加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但在严重心力衰竭、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情况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决定肾血流量的重要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能引起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扩张,降低肾小管毛细血管静水压,削弱了促使肾小球滤过的力量,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导致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环孢素与非甾体抗炎药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增加。2、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最常见的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噻嗪类利尿药等。组织学表现主要为间质弥漫性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肾小管损害和间质水肿。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药物分子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多药物剂量无关。3、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药源性毒性最常见的类型,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的增大或疗程的延长而加重,若及时停药可缓解,但有时可造成严重后果。许多药物都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的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造影剂和环孢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比较: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4、肾小管梗阻尿酸或草酸盐能引起急性肾衰竭,常发生于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淋巴瘤、白血病或实体瘤的患者,肿瘤组织的快速溶解形成大量尿酸,尿酸盐沉淀后阻塞肾小管。5、肾病综合征药源性肾病综合征可能是免疫机制介导,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进入人体后作为半抗原,引起肾小球抗体生成;或者有些药物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机体药动学改变,使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因为与药物结合的蛋白质减少,致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增强了药物的作用,也增加了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造成中毒。易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药物有金盐、青霉胺、卡托普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