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表现脾虚的人:大部分是瘦子,不长肉,吸收不好。脾湿的人:大部分是胖子。脾虚的人吃什么拉什么,这叫完谷不解。脾湿的人喝水长肉,吃什么就有脂肪和垃圾的库存。太瘦是脾胃吸收不好,太胖是脾胃湿气重。上身胖:脾胃不好下半身肥胖:肝胆和脾胃不好胳膊粗:肠胃不好背肥:膀胱经不通和虚寒,月经不调。天气冷的话,我们会多穿衣服和棉袄。 同样的理由,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变冷肉就会变多,特别保护对应的器官。 这就是寒湿、湿邪引起的部位的表现。 闭上嘴,伸开腿,调整感情才是治疗湿邪的书。湿气是怎么来的?健脾胃祛湿(茯苓山楂山药) 敲除湿气。3敲“巢”1 .腋窝极泉孔——位于腋窝顶点,是腋窝动脉的搏动所,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火毒,应该经常揉和弹,一般36次以上,最少1天2次,沟通经络,调整睡眠,改善心脏不适感。2 .肘窝曲池孔——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在弯曲肘、连接尺泽孔和肱骨外上髁的中点,大肠经湿浊的空气聚集在此。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痛(或肩周炎)、上肢麻痹、高血压、荨麻疹、流感、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炎、扁桃体炎等。 在肘窝的位置可以连续敲5分钟左右,最好是酸的。3 .腘窝委任中孔——腘窝又称腘窝,腘窝中心点有被称为委任中孔的穴位,是膀胱经上的穴位。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除湿通道,委任中孔是该通道的排出口,如果这里不顺畅,湿气就不能排出,有可能发生关节炎、腰痛等疾病。 所以平时在办公室揉这个穴位,每次可以敲36次以上。拍拍脚去除湿气1 .阴陵泉孔——位于小腿内侧、膝下、小腿窝,是脾经的合孔,可以健脾除湿。 每天用手指揉和敲这里。 不管时间,空闲的时候每3~5分钟就可以。2 .足三里孔——位于小腿前外侧,距小牛鼻子下3英寸,胫骨前缘至中指(中指),是健脾胃的第一要孔,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有效,当然除湿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节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邪的作用。 所以,这个穴位也很重要。3 .承山孔——稍稍用力抬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末端是承山孔,是最有效的去除人体湿气的穴位,据说其效果与红豆薏米粥异曲同工的精彩。 通过刺激承山穴来激发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的湿气。祛湿食疗法山药薏米粥,寒热不明者:山药30g,薏米30g,陈皮10g,煮粥。佛手陈皮粥,气滞寒湿者:佛手30g,陈皮10g,大米(或小米)少量,煮粥。绿豆冬瓜粥,有热象者:绿豆30g,冬瓜30g,大米(或小米)少量,煮粥。红小豆粥,热象者:红小豆30g,大米(或小米)少量,煮粥。茯苓粥,热像不明显的东西: 茯30g,大米(或小米)少量,煮粥。以上粥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寒湿重者加入3~6片生姜或加入3~5g肉桂煮粥,有温暖寒湿的妙处。 化湿之法,活用,一心一意。除湿不是两三天重糨糊缠得很紧锻炼身体是必不可少的戒烟戒酒不吃甜食。温暖的提示:这个平台只有共享健康文字信息,大家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医疗诊断的依据。 必要时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