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有可能是脾胃虚追着喂 吃太饱 瞎进补 添负担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 李建军 ●主治医师 林玉洁孩子不爱吃饭,是让很多家长都比较头疼的事情。儿科专家指出,孩子不吃饭很可能是脾胃闹腾的。脾胃虚弱的孩子,胃口会不好;有的还会表现为头发稀疏,消瘦等症状。脾胃虚弱与长期饮食不规律、多吃生冷食品、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某些慢性病有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林玉洁说,错误的喂养方式也会导致脾胃虚弱。1.吃饭追着喂。家长喂得越多越高兴,比吃进自己肚子里还满足。如果肚子已经饱了或不喜欢吃,吃饭就不再是享受,而是强迫。特别是孩子感冒时,胃口本来就不好,家长担心营养跟不上,就做一些大鱼大肉引诱或逼迫孩子吃。孩子的身体有自我调节能力,脾胃功能减弱、胃口不好,其实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追着喂只能适得其反,伤了脾胃。2.吃得过饱。对孩子而言,养胃、健脾、消化好才是健康的基石。吃进去的东西能消化吸收,才能成为营养,不然吃再多都是垃圾。脾胃运化水谷功能正常,才能输送精微物质到全身的脏腑组织。吃太饱不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吃七八分饱时,生长激素的分泌才最旺盛。因此,家长切忌给孩子的肠胃添负担。3.毫无原则给孩子进补。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煲汤,加一些补品进去,这实际上是害了孩子。调理脾胃的关键是合理喂养,药物和补品只能辅助。4.过多进食寒凉食物。小孩子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功能尚未健全,阳气处于不稳定状态,应避免喝凉茶以及吃太多寒凉食物。夏天阳气散发于外,脾胃虚弱,更要慎吃过寒的食物,而要多喝温开水。要想孩子脾胃好,饮食需合理,以清淡爽口为主,可多吃豆制品、蛋类、乳类、鸡、鱼、新鲜蔬菜、瓜果等食物,将其合理分配到一天的3~7餐中。烹调菜肴色香味俱全,避免太过油腻,吸引孩子吃健康食物。补脾煲汤可适当用茯苓、淮山、白术、太子参等药材。林玉洁说,妈妈是孩子最好的日常保健医生,学会捏脊、穴位贴敷、艾灸等,对调理孩子脾胃大有好处。小孩子皮肤薄嫩、脏腑娇弱,病情相对单纯,对穴位疗法更敏感。医院和市面上有很多适合小孩子和婴儿用的穴位贴敷和艾灸用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脾胃虚弱可以贴敷足三里(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中脘穴;感冒流鼻涕可贴敷大椎、风门、风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