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健康知识大全 / 正文

什么是辟谷,教你远离伪中医陷阱

辟谷:最早的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传统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主要类型。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呼吸)的方式来进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学依据;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食(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常见的伪中医辟谷骗局中便有较多以服气辟谷的噱头来展开的,个人意见,就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而言,服气辟谷的效用着实有待商榷,而且辟谷也绝非单纯绝食!所以如果遇到类似绝食辟谷的虚假宣传建议敬而远之,不要涉入其中,避免劳心伤财反落病根。人类是恒温动物,即便在睡眠中一动不动,仍然需要消耗能量维持体温和内脏活动,因而从科学角度来讲,服气辟谷并不现实。禁食一天内,肝脏储存的糖原就已耗竭,由于红细胞和脑组织通常情况下只燃烧葡萄糖,因此人体开始把其他能源物质转化为糖以满足所需;禁食36小时后,肌肉蛋白质分解释放出氨基酸,肝脏在激素的影响下摄取丙氨酸来制造糖;禁食48小时后,机体开始大量动员脂肪来产生能量。不过脂肪并非“清洁能源”,在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产物,血液和尿液中酮体的含量迅速提高,体液的酸碱平衡开始经受考验。如果此时饥饿仍未解除,脂肪燃烧也无法满足生命需要时,人体不得不再次大量分解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功能单位,蛋白质大量分解带来的将是功能障碍。重度营养不良的人全身各器官都濒于衰竭,死亡也就不可避免。现代医学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配制的静脉营养制剂,所含成分也无外乎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几大营养物质,同时辅以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等必须物。极端的服气辟谷支持者并不否认上述营养素的重要性,但是,他们认为营养素并非只能自食物中得到。“服气辟谷者是把空气和水当成了食物,而且这是最简单、最干净的食物”;“辟谷中所提倡的服气,则是配合腹部呼吸产生真空吸力,将空气吸入消化道” ;“道教的’服气辟谷’术的推理就是:唾液、空气、水通过吞咽、正确的呼吸法,进入消化道内,在体内合成营养物质,从而可以长期不食五谷而维持生命”;“辟谷术可诱导产生水分解酶、从而可利用水作为能量来源”。这些说辞显然已有将人的动物性生存转向植物性生存的倾向了,不过很可惜,这些描述仅仅只能在科幻小说中找到,而“水分解酶”,更无法想象能存在于水分占据一半以上重量的人体内。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