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这些全国性的习俗,海南许多地方还有着不为人知的俗呢,这么多有趣的习俗你都知道吗?端午节包粽子端午节必须要做的事就是吃粽子,少了粽子就少了端午节的真谛。似乎粽子就是端午节的象征。但是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端午节包粽子的由来又是什么?我想很多人都是有疑问的,来一起普及下吧~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驱赶蛟龙;纪念屈原;求子。端午节包粽子的由来?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又说每年在夏至和端午这两个节日都吃这种食品。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不过是原来风俗的演变和发展。如今,粽子已发展成为终年可见的民间风味美食。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南北风味之别,但其中著名龙舟粽的生产地却在中原郑州,亦南亦北,口味丰富,有如有菠萝粽、黑糯花生粽、绿豆蓉粽、板栗粽、桂花红豆粽、紫糯八宝粽、蜜枣山药粽、薏米果仁粽、叉烧粽、板栗猪肉粽、香菇肉粽、台湾经典肉粽、港式鲍鱼粽、粤式瑶柱粽、嘉兴蛋黄肉粽、苏式金沙百合粽、京式桂圆莲子粽等等等等,算是照顾到了全国人民的口味“审美”,且口味之多 ,足可以可申请以吉尼斯世界记录了,又岂是一个整天叫嚣着掠夺中国文化的棒子国能比拟的?现在包粽子还是按照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中的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来包裹粽子。海南人的端午节怎么过?在海南,端午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先是街边开始卖粽叶,然后卖菖蒲和艾草也慢慢地多了起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买来挂在门框上,以求避邪护身,屋子也会因此弥漫着野草的淡淡清香。海南人过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洗龙水,这恐怕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古老习俗了。海南四面环海,老百姓们对屈原投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总认为屈原先生是当龙神去了,靠近海边或是河边的大人们便带着孩子到水边洗洗“龙水”。海南人相信,经过“龙水”洗浴的孩子会得到龙神的保护,身体健康不长热疮热痱,也能保护一年的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洗草药澡几乎是和洗龙水同时进行的,一些不方便到海边或是河边洗澡的人,便也早早准备了由五种清热、消炎的草药一起煮了草药水,让家中的人都一一去洗澡、沐浴,这五种草药一般是鸡屎藤、百日红、艾草、菖蒲、灯笼草,据说洗这种药水可以健身强身。洗药水是孩子们的专利,待孩子们马马虎虎的洗后,大人极其郑重地拿出一个小布包,一层一层小心翼翼地打开,最里层是一撮黄色的粉末,那便是雄黄。大人仔细地用手指挑上一些,抹在孩子们的眉心,双颊以及掌心,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将布层迭上,留着以待明年。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估计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于当时汩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救屈原,而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了数个世纪。海南明代名贤丘浚和女诗人冯银,都有诗描绘海南龙舟况渡的盛况。“寒食清明都已过,枝上榴花红朵朵,龙舟击浪去如飞,鼍鼓喧天捶欲破。“(丘浚《归田乐》)“端阳况渡古风存,疾较飞凫迥出群。棹起浪花飞作雪,竿飏旗彩集如云。“(冯银〈端阳况渡〉)他们的诗,描绘了一幅声情并茂、色彩浓郁的南国风情画。也许是海南人的天性乐观,每个端午节时,都是阳光灿烂的,晴朗的天空上总是飘荡着棕子的清香,海南岛虽远在天涯,但到现在仍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