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来,气温升高,天气炎热,这时的气候特点除了热之外还有“湿”,湿是指外界环境的湿度大。同气温一样,湿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感的重要因素。询医健康网(www.xun-yi.com)专家说,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容易影响体内气的运行,因此,夏季养生特别注重祛湿。下面就为大家谈谈夏季怎样饮食才能有效“祛湿”。 一、多吃祛湿食物 专家指出,夏季要对付体湿,日常生活中可进食一些既能祛湿又能加强脾胃功能的食物,比如苋菜、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翠衣等。 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薏仁不仅含有高蛋白,而且还富含B族维生素、钙、铁、膳食纤维等,是一种营养平衡的谷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湿。 另外,冬瓜和西瓜也属于性寒味甘,清热生津的食物,湿热天气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较好的利尿作用。二、慎吃助湿食物 炎热的夏天里,冰凉的饮料、冰棍是大家的最爱。专家提醒,夏天里要少吃生冷、冰冻的东西,以防治加重脾虚,脾虚又会加重内湿,形成恶性循环。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在饮食上还是要注意尽可能地清淡些,过油、过甜的食物都将加重脾胃负担,甚至伤害脾胃。另外,酒助湿邪,夏天少喝酒为好。三、祛湿≠少喝水 有人认为,既然夏天里湿气太重,那么少喝水是不是也有助于祛湿?专家介绍,祛湿并不等于就是少喝水,中医观点里的祛湿和少喝水是两个概念。 中医把治疗人体内湿邪致病的方法称为祛湿。中医所说的“湿”分“内湿”和“外湿”。 中医认为长夏主湿,且夏天雨水较多,湿邪较重,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更易被湿邪入侵,此为外湿,多表现为腹胀、四肢困重、不想吃饭、疲劳。而很多人在夏天食用了过多的生冷食物,伤了脾胃,导致脾虚,湿滞自然就内生,于是就产生了内湿。因此,靠少喝水是解决不了“祛湿”问题的。 因此,夏季祛湿,平时可在家里可准备一些祛湿汤水,但如果自己是属于内湿,可用山药、土茯苓、扁豆等煲汤,有健脾渗湿的效果,有湿的人可以祛湿,没有湿的人可以健脾,不易受湿邪侵袭,可起到预防的效果。 此外,夏天里很多人胃口不好,总归因于天气太热的缘故,其实“热”并非是唯一原因,很大原因在于“湿”。 专家介绍,由于体湿是由脾虚造成的,脾虚也就不能使食物的营养物质得到吸收,不能吸收就变成湿浊(废物)蕴结在体内,引发疾病。反之,体湿也易伤害到脾,导致胃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因此夏季注重脾胃保养,对整个夏季养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