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艾灸养生学习 / 正文

食欲不振VS消化不良,艾灸治疗取穴


问题:孩子出现消化不良已经一个月还多了,但是最近也艾灸了将近一个月,还是没有什么效果,请问老师这是什么情况呢?

冯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后来和这个朋友详细的聊了聊。
发现当时我推荐的穴位以及这个朋友描述都是不对的。
事实上,这个朋友的孩子主要的问题表现是:不思饮食,吃饭没有胃口。
这个情况是典型的“食欲不振”,而并不是这个朋友描述的“消化不良”。
虽然食欲不振也可以归结到消化不良之中,实际上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具体有什么差异呢?应该用什么穴位和方法调节呢?下面我们说下:
1、两者差异
食欲不振,指的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胃
消化不良,主要说的是吃饭之后,容易导致腹泻,腹胀这一类的情况。其实偏向于食物的运化功能弱。也就是根本原因在脾

2、脾胃功能差异
我们经常讲消化,消化。
实际上胃主消,脾主化
胃把我们吃的食物研磨成小块,食物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
而脾的功能则是把小块的食物,分解为可以供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水谷精微。食物本质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举个例子:
比如一大米饭,由大块,切成小块,甚至一粒大米截成多块,这些小块实际上还是大米。只是比较小罢了。
如果我们把大米丢入硫酸或者盐酸之中,这些大米就成黑色的碳化形态。
类似于我们常见的木炭(大概是这个情况,具体我的化学也学的不是很好,就不深究了),它的本质和大米已经完全不同,是两种物质了。
这个就是化的过程。

3、艾灸穴位推荐
推荐两组穴位:
食欲不振:胃俞穴,中脘穴,足三里
消化不良:脾俞穴,天枢穴,公孙穴

4、足三里解析
推前几天的时候,也有一个朋友问到说:足三里穴为什么调节胃的功能比别的穴位强?
这个有两个原因:
1.属于足阳明胃经,胃经穴位自然可以调节胃的功能。
2.足三里穴,是胃的下合穴。
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它是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合治内府”的理论而提出来的。
即指“胃合于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下合穴的意思,即是指六腑之气下注于足三阳经的部位。
下合穴可以更加有效的调节六腑的功能,所以作为胃的下合穴的足三里穴,对胃的功能的调节也就效果比较明显。
同理,当脾胃发生异常病变的时候,通过对胃的下合穴足三里进行刺激,同样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原创:冯名雨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