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艾灸养生学习 / 正文

艾灸治疗取穴原则


艾灸治疗总则,在《灵枢经脉篇》中记载:
“盛则泻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大意是:
属实的病证就要用泻法,
属虚的病症就要用补法,
属热性的病症刺针就要快速,
属寒性的病症就要留针,
阳气不足而下陷不起的就用灸法,
不实不虚的就取治于本经,
虚实夹杂的病证就要分经推求,调其虚实。

临床上具体应用时,凡属实热的病证应泻宜针;凡属虚寒的病证应补宜灸。
但又不能完全以补泻来分针灸,而是针亦有补泻,灸亦有补泻,要在方法上运用技巧。

艾灸治疗原则大致如下: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髃、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
•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佳。
•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