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感冒吃退烧药三弊端


寒冬已至,感冒患者日渐增多,少数人甚至出现了发烧的症状。有些患者一发现体温升高,就会服用一些退烧药,认为出上一身汗,病也就好了。
这样做至少有3个弊端。
首先,发热本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应。
发热时,体内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吞噬作用和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有利于机体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此时若盲目服用退烧药,反而会影响疾病痊愈。
其次,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发热。
发低烧可能只是感冒的症状,但若长期在午后发低烧,则可能是结核病的征兆。非典期间,确有些患者因为盲目服用退烧药而耽误了治疗。因此,从方便医生及时确诊的角度来看,患者也不宜过早服用退烧药。
第三,有些解热镇痛药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患者发热后不宜过早服用退烧药,如体温不超过38℃,还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如体温较高,特别是超过39℃,应首先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再用药。
需要强调的是:小儿体温过高时容易出现惊厥,因此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如果体温超过38.5℃,即可采用酒精擦浴或外敷冰袋的方法进行降温,以防不测。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发烧时人人都适用的一种服用方法;
1、体温在38度以下者,服半片,一日三次,十岁以下减半。
2、体温在38度以上者,服半片,一小时一次,服二至四次,这样可使药物不断的,缓慢的在体内保持一定的浓度,使体温温和的下降,至体温正常后,再改半片,一日三次,服药的同时要多饮水,并配其他药物治疗至病愈。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