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中医育儿】百笑灸、雷火灸..小熊中医师解密儿童艾灸调理
艾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疗效独特
相信很多人也听说过或者接触过艾灸
但是对其认识可能只是一知半解
今天小熊中医师来给大家浅谈
关于艾灸那些事儿
艾灸的定义
首先来谈谈艾叶,艾叶气味芳香,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内服可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的作用,外用有祛湿止痒之功。经过晒干后的艾草,经过反复的捣碎、筛梗,剩下的叶络便是艾绒,而艾绒可搓成大小不同的艾柱,有助于点燃。质量好的艾为淡黄色,闻起来气味芬芳、柔和,捏碎后杂质少,一般以存放3-5年的艾叶制成的艾条为上品,时间过短则挥发油过多,燃烧起来过快,火力过猛,容易上火;时间过久艾香减淡,药性降低,药力减弱。
而艾灸则是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材料,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或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艾灸作用机理
艾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精油,此类精油在燃烧后的生成物的挥发油可附着在局部皮肤上,对金葡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菌有抑菌作用,通过灸热的皮肤吸收,起治疗作用。此外,现代研究也表明,艾在燃烧时会产生一种近红外线,此红外线可渗透到深层组织,为人体细胞活动代谢及免疫功能提供能量,调控机体免疫功能。
艾灸方法的介绍
艾灸有直接灸(分为瘢痕灸和非瘢痕灸)与间接灸。瘢痕灸为把艾柱直接放置皮肤上点燃,直至艾柱完全燃烧,使局部组织灼伤,产生无菌性化脓灸法,由于此法治疗后局部留疤,且治疗过程疼痛难忍,少有开展。
非瘢痕灸为艾条悬空于腧穴或病变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施灸,使局部皮肤温热、潮红,不产中医灸疗师证的用途生灼伤的灸法,按施灸手法可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温和灸即把艾条悬于皮肤上方,根据局部耐受程度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固定距离后进行施灸。
回旋灸为艾条悬放在皮肤上方,感受到温热感后,术者手持艾条在皮肤上方做圆形回旋动作进行施灸。
雀啄灸为术者手持艾条缓慢地重复上下动作对艾灸部位进行施灸,如同麻雀啄食一般。
间接灸,又名隔物灸,为在治疗皮肤上放置材料(如盐、生姜片、附子饼等)后,放上艾条并点燃,待不能承受热力或艾条完全燃烧取走艾条的灸法,每次重复5-9次或直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常见有隔盐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
隔盐灸常用于艾灸神阙(肚脐)时,在肚脐上放置适量食盐填平脐部,随后在盐上放置适当大小的艾柱并点燃,自觉过热时用镊子夹走艾条。隔盐灸可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痢疾、虚脱等病证。
隔姜(蒜、附子饼)灸为在艾灸部位放置一片厚约3-5毫米的生姜(蒜、附子饼)片,在姜(蒜、附子饼)片上放置适当大小的艾柱并点燃,自觉过热时用镊子夹走艾条。
隔姜灸可用于腹痛、泄泻、呕吐、感冒、面瘫、风寒湿痹等病证。
隔蒜灸可用于痈、疽、疮、疖之未溃破者,肺痨、腹中积块及蛇蝎毒虫所伤等。
隔附子饼灸可用于各种阳虚证,如阳痿、早泄、遗精、疮疡久溃不敛等。
艾灸临床适应症
艾灸多适用于气血虚弱、各类寒证、阳虚证;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消化道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腹泻、积滞高级灸疗师证工资、呕吐、腹痛、厌食等;小儿常见病如遗尿、运动神经损伤、疳积、面瘫、汗症等;对成人颈肩腰腿痛、阳痿、妇女痛经、月经不调、崩漏等均有良好疗效。
临床禁忌症
?对于患有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有急性出血倾向人群应慎用或禁用;
?过敏体质、对艾过敏或艾味不耐受者、气道高反应者应慎用;
?经中医师辩证为热性病患者禁用;
?艾灸部位有破损、急性软组织感染、肿瘤、创伤、溃疡、网上如何报考灸疗师证瘢痕、高度水肿等异常情况者;
?过饥、过饱、劳累后、孕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目前小熊医院中医儿科开展的艾灸相关治疗项目:百笑灸、红光治疗(雷火灸)
百笑灸操作简便,安全度高,可方便家长在家给小孩进行艾灸治疗。
红光治疗(雷火灸)为我科新开展治疗项目,运用电子数控技术,将灸垫进行加热并把热量进行定位性传导,结合红光照射,增强吸收,从而纠正病理状态下的代谢紊乱,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比起常规艾灸,红光治疗(雷火灸)无用明火的危险和产生烟雾,可省去手动操作麻烦。
来源: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