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四逆汤 / 正文

吴茱萸汤是治吐的,四逆汤、理中汤是治下利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有吐有利,但应该以吐为主,何以见得?阳明篇说:.食谷欲呕者,吴茱萸汤主之。.呕者,也是胃气逆。厥阴篇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这一条.少阴病吐利.,吐是在前面,故吴茱萸汤虽然治吐也治利,但是症状的重点是在吐。吴茱萸汤是治吐的,四逆汤、理中汤是治下利的,侧重点不同。宋朝有位医家叫郭雍,号白云,著了一部书叫《伤寒补亡论》,他对吴茱萸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这三个方剂在少阴病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这个总结对于我们学习阴寒证和用温药扶阳是很有借鉴的。郭雍认为,风寒证凡是手足厥冷而有烦躁的,不问其他问题,就可以给他吃吴茱萸汤。如果只是手足厥逆,而不见烦躁,就应当先用四逆汤,就不要用吴茱萸汤了。如果手足厥逆而又下利、脉不出者,就先用通脉四逆汤。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这是上热下寒的表现如果我的假设成立。吴茱萸汤与四逆汤的区别就是厥阴病与太阴病的区别。按经络学说讲,是厥阴病与少阴病的区别。厥阴与太阴或少阴都属阴证,温阳是肯定的。呕,就是少阳病的阴证表现。少阳病心燥喜呕,再加上阳虚,就是厥阴病了。所以,同样有人参、生姜、大枣。少阳用柴胡,厥阴用吴茱萸。为什么会烦?为什么有热?阴证何来的热?下面的热跑到上面去了呗。下焦虚寒,相火升腾。治宜温阳,引火归元。只不过这一条的病位是枢部,不在里部,不能用附子、肉桂。用吴茱萸。四逆汤证是彻底凉了,比吴茱萸汤证要重多了。吴茱萸汤证给我的感觉就是半生不熟。吴茱萸汤是3分熟、5分熟的牛排。四逆汤证就是一块生肉。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