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六种中成药,我在之前写的《药店里能买到的传世名方》一书中详细地讲过,它们都有着几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早被多个朝代的医生临床使用检验过,为了方便,变成了现在可以到药店就能买到的非处方药。因为是保健目的,可以将说明书上的每天两次或者三次,变成每天一次,剂量上相当于治疗剂量的三分之一就可以,贵在细水长流的坚持。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参灵白术丸,五苓散,这四种中成药都是补脾的,针对的是脾虚表现出的不同症状。“补中益气丸”针对的人,最容易疲劳,总觉得有气无力的,无论是站久了还是走路时间,甚至说话多了都觉得累,特别是下午,这种症状更明显。他们的身材可能是消瘦的,而且他们的瘦不是有力量的精瘦,而是瘦同时肌肉无力,面色也发黄或者偏白,总是气色不好,这种人适合把“补中益气丸”当保健药吃,因为他们的这种无力状态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可能从小就弱,或者是生病之后,上了年纪之后,总是都是以体质的常态呈现的,“补中益气丸”每天吃一次,可以坚持吃到虚弱症状改善。“人参归脾丸”也是针对脾虚的,但这种人的脾虚表现主要是失眠。他们多是脑力劳动者,或者是心思很重的人,总之时因为思劳而不是体力之劳导致的脾虚,除了失眠,也会有消化能力弱,容易疲劳等脾虚症状,但是失眠是他们最主要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适合吃“人参归脾丸”。“人参归脾丸”不是安眠药,是通过补血来安神来改变失眠状态的,这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所以,不一定等到晚上睡觉前吃,如果情况不严重,可以吃治疗量的一半,坚持吃到睡眠情况改善。“参苓白术丸”是这些补脾药中,最平和的一个,过去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很多人因为营养不良而水肿,这个药是医生开给他们的补养药,因为它能通过补脾而利消肿。如果你年过四十,总是面部胖胖张张的,喝了水就要小便,而且以此总是觉得不解渴,可以用这个药试试。因为你的肿,你的喝了就尿,和困难时期的水肿都是因为脾虚,身体不会利用水了。这个药里面有可以健脾的,还有可以利水的,相当于因为脾虚而有了“注水肉”的人的“瘦身剂”,“皮肤紧致剂”,因为药性很平和,脾虚的人可以长期吃。“五苓散”和“参苓白术丸”的作用类似,也是针对脾虚引起的水肿,只是“五苓散”针对的人火力更弱一点,它的药性也比参苓白术热一些,但因为价格太便宜,很多药店没有,这个时候,也不妨用“参苓白术丸”代替。补肾类里可以作为保健品吃的是“六味地黄丸”和“五子衍宗丸”。“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补肾阴的基础方,所有补肾阴的药方,都在在它的基础上加减的。中医的“肾虚”不是“肾脏这个器官变虚”的意思,而是身体处于相对严重的一种虚损状态,这种虚损可以不是全身同步的,有的人可能看上去很壮实,唯独胃肠虚弱,有慢性胃病,慢性肠炎,那么,这种人的胃肠就可能提前处于“肾虚”状态。所谓“肾虚”,就是虚损的这个脏腑的提前衰老,退化,而恶性肿瘤就是在这个退化基础上发生的,所以很多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甚至常年咳嗽的人,最终会演变为癌症,就是那些器官在长期的慢性炎症中,细胞不断的修复中出现了癌变,这种慢性的炎症,本身就是逐渐消耗,最终走向“肾虚”的过程,从这个角 度上说,预防癌症,首先要抑制慢性炎症以及它导致的虚损,而这,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功能。 在食道癌的研究中已经发生,食道癌癌前变时,通过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使癌变逆转,避免癌症的发生。“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药,中医的肾气虚,肾阴虚的区别是程度上的,后者虚损得更加严重,所以补肾阴的药物补起肾来也更给力,相比来说,补肾气,温肾阳的药物,类似给身体“助燃”,而补肾阴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则是给身体“添柴”,更能补到根本上。“六味地黄丸”最早是宋代名医钱乙开给孩子的,治疗孩子肾虚导致的发育迟缓,所以药性非常和缓。如果是为了保健,防病目的,每天可以服用治疗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我有一个熟人,肩关节因为劳损每年冬天都疼,为此,每天夜里得穿着棉袄睡觉,稍微着凉就能疼醒。我推荐他吃“六味地黄丸”,每天只吃一次,相当于治疗量的三分之一,他从立秋就开始吃,结果那个冬天,肩膀的疼痛好了很多 ,至少不用穿着棉袄睡觉了。“六味地黄丸”的说明书上,肯定没有治疗肩膀疼这一项,但他的肩膀疼是因为劳损,同样属于肾虚,因此也就有了在外行意想不到,在内行情理之中的效果。“五子衍宗丸”,如果看说明书,治疗的是小儿遗尿,男性不育,他们的病因都是因为肾虚。和“六味地黄丸”比,“五子衍宗丸”的性质更平和,更适合作为保健品吃,特别是女性,过了四十岁,夜尿多,或者一咳嗽一笑就尿失禁的,这个药很合适,甚至可以作为预防用药 ,虽然两个药说明书上写的相差很远,但是因为针对的都是肾虚,所以可以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