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体质计算器在线测试.身体检测app

在线测试中医九型体质现将主要监测结果公布如下:一、温州市民体质健康基本情况本年度市民体质抽样监测结果显示(见表1),20-69岁市民体质健康指标总体合格率达到97%,其中优秀率为27.2%、良好率为35.5%、及格率为34.3%;不合格的比例为3%(见图1);男性、女性体质健康指标达到合格及以上(合格率)的比例分别为97.2%、96.7%;20-39岁成人组、40-59岁成人组、60-69岁老人组体质健康指标达到合格及以上(合格率)的比例分别为96.1%、97.3%、99.1%。表1 20-69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市民体质检测整体评价情况

组别不合格及格良好优秀总人数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全部363.0%40734.3%42135.5%32227.2%1186
182.8%22935.3%24437.7%15724.2%648
183.3%17833.1%17732.9%16530.7%538
20-39岁183.9%14531.8%15934.9%13429.4%456
40-59岁172.7%22936.8%21534.5%16226.0%623
60-69岁10.9%3330.8%4743.9%2624.3%107
二、温州市民体质健康各单项指标测试情况(一)身体形态体重身高指数,又称为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常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身体发育匀称程度。根据体重身高监测结果显示(见图2),体重正常者占比为71.0%,体重较轻者占比为8.4%,体重过轻者占比为3.0%,体重超重者占比为8.6%,肥胖者占比为9.0%。(见图2)(二)身体机能1.肺活量肺活量反映机体摄取氧气能力,一般作为评价心肺机能指标之一。男、女成年人肺活量的平均数分别为3685.9、2448.4毫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变化范围男性为507-6838毫升,女性为946-4328毫升。2020年度市民肺活量指标监测结果见表2。表2 20-69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市民肺活量检测情况
分类方式测试结果总人数
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极差
全部68385073124.6962.363311186
68385073685.98286331648
43289462448.4615.53382538
20-39岁68389673486.3986.45871456
40-59岁59855072959.2867.35478623
60-69岁47189462545.8836.13772107
根据肺活量总体评价分布图显示(见图3),优秀人数占比为21.2%,良好人数占比为29.7%,中等人数占比为27.7%,稍差人数占比为16.9%,差人数占比为4.4%。2.台阶指数台阶指数是指一种简易定量的负荷方法,是通过观察定量负荷持续运动的时间、运动中心血管的反应及负荷后心率恢复速度的关系来评定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拥有良好心血管机能的人,心脑血管类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一般男女成年人台阶指数平均数分别为56.7、60,男性变化范围为30-99,女性为31-99。2020年度市民台阶指标监测结果见表3。表3 20-59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市民台阶指数检测情况
分类方式测试结果总人数
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极差
全部993058.210.1691079
993056.79.969585
9931609.968494
20-39岁963255.68.364456
40-59岁993060.110.869623
根据台阶指数总体评价分布图显示(图4),优秀人数占比为10.9%,良好人数占比为22.5%,中等人数占比为29.4%,稍差人数占比为31.2%,差人数占比为5.9%。(三)身体素质1.力量素质握力主要反映受试者前臂及手部肌肉的最大力量,该指标一定程度上反应上肢力量发展水平。男女成年人握力平均数分别为42.9、25.1千克,男性握力变化范围为22.3~68千克,女性为5.5~59千克。2020年度市民上肢握力监测结果见表4。420-69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市民握力检测情况
分类方式测试结果总人数
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极差
全部685.534.810.662.51186
6822.342.96.845.7648
595.525.14.853.5538
20-39岁681235.210.756456
40-59岁63.55.534.610.758623
60-69岁5916.434.310.442.6107
根据握力总体评价分布图显示(见图5),优秀人数占比为4.0%,良好人数占比为16.2%,中等人数占比为29.2%,稍差人数占比为36.3%,差人数占总体的百分比为14.3%。纵跳主要反映受试者的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受试者下肢力量的发展水平。男女成年人纵跳平均数分别为39、25.9厘米。男性纵跳变化范围为20.3~57.4厘米,女性为15.1~42.6厘米。2020年度市民纵跳指标监测结果见表5。520-39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市民纵跳检测情况
分类方式测试结果总人数
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极差
全部57.415.133.48.842.3456
57.420.3396.837.1262
42.615.125.94.727.5194
20-39岁57.415.133.48.842.3456
根据纵跳总体评价分布图显示(见图6),优秀人数占比为35.1%,良好人数占比为37.3%,中等人数占比为21.9%,稍差人数占比为5.3%,差人数占比为0.4%。俯卧撑测试和1分钟仰卧起坐分别反映受试者上肢和腹部肌肉耐力情况。男性俯卧撑和女性1分钟仰卧起坐平均数分别为25.2、23.9次,男性俯卧撑变化范围为0~65次,女性1分钟仰卧起坐为0~56次。2020年度市民男性俯卧撑和女性1分仰卧起坐监测结果见表6,7。620-39岁男性市民俯卧撑检测情况
分类方式测试结果总人数
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极差
全部65025.211.565262
65025.211.565262
20-39岁65025.211.565262
720-39岁女性市民仰卧起坐检测情况
分类方式测试结果总人数
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极差
全部56023.911.456194
56023.911.456194
20-39岁56023.911.456194
根据俯卧撑总体评价分布图显示(见图7),优秀人数占比为29.8%,良好人数占比为29.4%,中等人数占比为22.1%,稍差人数占比为9.9%,差人数占比为8.8%。根据仰卧起坐总体评价分布图显示(见图8),优秀人数占比为40.2%,良好人数占比为27.3%,中等人数占比为22.2%,稍差人数占比为6.2%,差人数占比为4.1%。2.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反映受试者的柔韧素质。柔韧的高低,直接影响机体的力量及速度、协调能力的发挥,柔韧素质低可能会造成肌肉、韧带损伤。一般男女成年人坐位体前屈平均数分别为4.1、8.1厘米,男性变化范围为-20~30厘米,女性为-19~31.8厘米。2020年度市民坐位体前屈监测结果见表8。表8 20-74 岁温州市民坐位体前屈检测情况
分类方式测试结果总人数
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极差
全部31.8-205.99.551.81186
30-204.19.550648
31.8-198.1950.8538
20-39岁30-206.99.150456
40-59岁31.8-205.79.651.8623
60-69岁24.5-18.82.69.943.3107
根据坐位体前屈总体评价分布图显示(见图9),优秀人数占比为10.6%,良好人数占比为19.9 %,中等人数占比为24.6%,稍差人数占比为25.7%,差人数占比为19.1%。3. 平衡能力闭眼单脚站立反映的是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平衡能力是保持机体全身处于稳定状态的能力。发展平衡能力有助于改善运动器官和前庭器官的功能,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同时,可以增强机体在复杂环境的适应及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一般男女成年人闭眼单脚站立平均数分别为34、38.4秒,男性变化范围为2~377秒,女性为2~198秒。2020年度市民闭眼单脚站立指标监测结果见表9。表9 20-69岁温州市民闭眼单立检测情况
分类方式测试结果总人数
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极差
全部37723634.83751186
37723435.2375648
198238.434.2196538
20-39岁377347.840.3374456
40-59岁19823129.5196623
60-69岁102214.215.3100107
根据闭眼单脚站立评价分布图显示(见图10),优秀人数占比为21.1%,良好人数占比为35.4%,中等人数占比为28.3%,稍差人数占比为13.6%,差人数占比为1.6%。4. 反应能力选择反应时反映的是机体接受刺激到开始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一般男女成年人反应时平均数均为0.5秒,男性变化范围为0.3~1.4秒,女性为0.3~0.9秒,表明随年龄增长男女成年人的反应能力下降。2020年度市民选择反应时指标监测结果见表10。表10 20-69岁温州市民选择反应时检测情况
分类方式测试结果总人数
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极差
全部1.40.30.50.11.11186
1.40.30.40.11.1648
0.90.30.50.10.6538
20-39岁0.70.30.40.10.4456
40-59岁1.40.30.50.11.1623
60-69岁0.90.40.50.10.5107
根据选择反应时总体评价分布图显示(见图11),优秀人数占比为42.2%,良好人数占比为40.5%,中等人数占比为14.1%,稍差人数占比为3.1%,差人数占比为0.2%。三、温州市民体质健康状况主要变化特点(一)体质健康整体变化2020年度温州市民体质健整体状况与2019年度相比(见图12)。温州市民体质健康水平达到合格及以上(合格率)的比例上升1.5个百分点;男性体质健康水平达到合格及以上(合格率)的比例提高4.4个百分点,女性降低0.6个百分点;各年龄阶体质健康合格率均有所提高,其中20-39岁组合格及以上(合格率)提高1个百分点,40-59岁组、60-69岁组则分别提高2.0、1.1个百分点。从优秀率和良好率分析发现,2020年度优秀率只有女性提高2.8个百分点,而总体、男性及20-39岁组、40-59岁组、60-69岁组的优秀率均分别降低0.3、2.7、0.4、0.4、1.4个百分点;2020年度良好率女性降低2.8个百分点,而总体、男性及20-39岁组、40-59岁组、60-69岁组的良好率均分别增加3.2、8.2、1.7、3.8、6.2个百分点。(二)体质健康监测各单项指标变化1. 身体形态指标2020年度温州市体质监测中的身体形态指标与2019年度相比(见图13)。温州市民体重正常人数占比下降0.6个百分点,体重超重人数占比上升1.4个百分点,肥胖人数占比上升2.8个百分点。2. 身体机能指标2020年度温州市体质监测中肺活量指标与2019年度相比(见图14),优秀率上升5.8个百分点,合格率提高0.1个百分点;台阶指数与2019年相比,优秀率下降6.1个百分点,合格率上升0.7个百分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肺活量、台阶指数相比结果显示(见图15),2020年度男性、女性、20-39岁组、40-59岁组、60-69岁组肺活量平均值比2019年度分别提高2.3%、1.2%、3.7%、9.4%、7.2%;2020年度男性、女性、20-39岁组、40-59岁组台阶指数平均值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0.5%、2.8%、1.1%、3.2%。3. 素质指标(1 ) 力量素质2020年度温州市体质监测力量素质指标与2019年度相比(见图16),握力的优秀率提高0.4个百分点,合格率上升5.2个百分点;纵跳的优秀率提高4.4个百分点,合格率增加6.7个百分点;男性仰卧撑优秀率提高1.7个百分点,合格率上升4.1个百分点;女性仰卧起坐优秀率增加4.9个百分点,合格率下降1.2个百分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力量素质指标相比结果显示(见图17),2020年度男性、女性、20-39岁组、40-59岁组、60-69岁组握力平均值比2019年度分别提高0.5%、3.7%、3.3%、13.8%、14%;2020年度男性、女性、20-39岁组纵跳平均值与2019年相比变化分别为-0.5%、5.7%、4.4%;2020年度男性俯卧撑、女性仰卧起坐平均值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3%、0.8%。(2 )其它身体素质2020年度温州市民体质监测其它身体素质指标与2019年度相比结果显示(见图18),温州市民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下降2.3个百分点,合格率下降2.8个百分点;闭眼单脚站立的优秀率下降1.3个百分点,合格率上升1.0个百分点;反应时优秀率上升4.3个百分点,合格率上升1.0个百分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其它身体素质指标相比结果显示(见图19),2020年度男性、女性、20-39岁组、40-59岁组、60-69岁组坐位体前屈平均值比2019年度分别下降8.9%、10%、11.5%、20.8%、50%;2020年度男性、女性、20-39岁组、40-59岁组、60-69岁组闭眼单脚站立平均值与2019年相比变化分别为-1.2%、6.7%、-7.5%、4.0%、8.4%;2020年度男性、女性、20-39岁组、40-59岁组、60-69岁组反应时平均值与2019年相比除男性下降20%外,其它组没有变化。四、小结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度国民体质监测样本量与2019年相比有所下降。从体质抽样监测结果分析呈现如下特点:1. 市民整体体质健康水平稳中有升。市民体质监测整体及各年龄段的合格率、良好率与2019 度相比均有所提高。2. 市民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有所下滑。市民体重超重及肥胖比例与2019年度有所增加,且男、女及各年龄段台阶指数均值也有所下降。3. 市民身体素质指标发展不均衡。市民的多数力量、灵敏、平衡素质合格率与2019年相比有所提升,但柔韧素质合格率有所下降;此外,各年龄组多项力量素质均值与2019年相比有所增加,但柔韧等素质的平均值与2019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五、建议1. 深化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机构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构建市民体质监测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其体育科技的先导作用,更好的为温州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人民健身提供科学指导。2. 积极开展国发体质健康研究,研究温州地域的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身体形态、技能、代谢的影响,建立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不同群体(农村、城镇)健身效果的评价系统,进一步提高国民健身效果。3. 要加大全民健身意义的宣传教育和体育文化的渗透力度、加强科学健身知识、方法的宣传和推广普及。从调动市民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入手,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科学健身的观念和知识水平。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