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其发病率仅次于感冒,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完成的大部分动作,几乎都需要腰部来协调,而平时过度疲惫、久坐久站又常使我们缺乏对腰部的呵护,从而导致腰痛的发生。腰痛的成因虽有肾虚、寒湿、湿热、瘀血等方面,但肾虚为其主要因素,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如若腰有劳损而无养护,则会使肾的精气不能充养筋骨、经络导致肾精不足,继而出现“肾虚腰痛”,今天带您认识“肾虚腰痛”。1发病原因中医理论认为,肾虚腰痛多由久病伤肾出现精伤气耗或肾脏本身的虚损导致阴阳失去平衡,出现“肾血亏虚,肾精失养,精气不足”等诸证。而肾虚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肾虚,如:1)先天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藏有先天之精,先天禀赋不足而致肾虚;2)久病伤肾:久病不愈,失于调养,损耗精气而导致肾虚;3)房劳过度:房事不节则耗伤肾精,元阳因之亏损而导致肾虚;4)年老体衰: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是肾气盛衰的演变过程,随着年纪的增大而出现肾气衰退。2临床表现肾虚腰痛主症多表现为腰部隐痛酸软伴腿膝乏力,按揉时感觉缓解,过度活动时疼痛加剧,常反复发作。肾虚腰痛在临床上还有肾阳虚与肾阴虚之分,因此掌握具体分型,可以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偏肾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虚白、喜温喜按、或有小便频数清长、阳痿滑精,舌淡嫩、苔白、脉沉细。[总结:虚寒]偏肾阴虚者:五心烦热(双手心、双脚心、心口有热的感觉)、潮热盗汗(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口干咽燥、失眠健忘、头晕耳鸣、或有梦中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总结:虚热]3偏肾阳虚者1)命门穴【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功效】温肾阳、利腰脊【艾灸】使用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穴位2~3cm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舒适温热而无灼痛,每次5~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周2~4次。【推拿】右手或左手握拳,以拳尖置于命门穴上,先顺时针压揉9次,再逆时针压揉9次,重复压揉36次。【灸贴】将灸贴撕开,把蕲艾精油均匀涂抹在灸贴有粘性面的蕲艾萃取物上,然后贴敷在穴位上,轻压周边胶布贴实,7-8小时后取下。2)肾俞穴【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滋阴壮阳、补肾健腰【艾灸、推拿、灸贴】同上。3)腰阳关穴【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功效】通阳行气、强腰膝、益下元【艾灸、推拿、灸贴】同上。4)腰眼穴【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功效】活血通络、健腰益肾【艾灸、推拿、灸贴】同上。偏肾阴虚者1)太溪穴【定位】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功效】清热益肾、滋阴安神【艾灸】使用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穴位2~3cm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舒适温热而无灼痛,每次5~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周2~4次。【推拿】用拇指指腹反复推揉100-200下。2)复溜穴【定位】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功效】补肾滋阴、利水消肿【艾灸、推拿】同上。3)涌泉穴【定位】足底部,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功效】引火归元【艾灸、推拿】同上。41)巧补药膳介绍两道在家就能做的药膳:川断杜仲炖猪尾[本药膳适用于偏肾阳虚者]取川断、杜仲各30g,猪尾1~2条,加水用砂锅以文火炖至猪尾熟烂,加盐调味,饮汤食肉,3日1次。女贞子粥[本药膳适用于偏肾阴虚者]取女贞子20克,枸杞子50克,山药(捣碎)50克,大米100克。先将女贞子、枸杞子加水适量煎煮,过滤取汁,然后加入山药、大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2)动静结合人到中年要护腰,预防必不可少,平时应改变不良姿势,不超负荷劳动,注重腰部保暖。对于大多数腰疼建议卧床休息,进入缓解期后,可以通过练习五点支撑(头、双肘、双足构成五点)锻炼腰背肌的力量来防止腰痛的发生。具体操作如下:平躺在床上,屈肘、屈膝,以头后部、双肘尖、双足底着床,将臀部及腰背部尽力抬离床面,缓慢抬到最高处,坚持5秒,然后缓慢放下,休息5秒,或以不出现疼痛加重为度,这就完成了一次五点支撑。对于刚开始练习的量力而行就可以。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20个。只要坚持,腰椎病的情况会有非常大的改善。当您腰痛反复发作,症状无明显改善时,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