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穴位大全 / 正文

中府穴位置和作用.中府穴位置示意图

现在分享一个穴位,叫中府穴,是肺经的第一个穴位,位置在乳头与肩峰连线的上1/3处的区域;医学入门书上这样记载;主喉痹,胸满塞痛,面肿,呕吐,咳唾浊涕,肩背痛,腹胀,食饮不下。范围肩背,喉面和胸腹的症状,包括呕咳的反应;我一位朋友,开美容院有二十多年了,年前开始的肩背痛,特别是给客人做身体后会加重,我在其中府穴处找到一个小疙瘩,用针挑散解开这个小疙瘩,肩背也就好了。还有她们店内的一个顾客,喉咙痛,吃了消炎药好一些,但还是很不舒服,因其经常做身体,美容师给其做胸部时按到中府穴附近,会有粗硬条索状的粗筋,两侧皆有,也是用针扎松,喉咙的问题也就这样解决了。由此观,穴位形态的异常,说明穴位的气机进出异常,从而人体产生一些代偿反应。我自己也有腹胀,在中府穴处找到异常点,点按后也是立马有缓解。古医学把人体分成表里两个部分,表是指躯壳,里指躯壳里的腔子。中府穴除了治肩背痛的表证,其余皆是里证。面肿,代表水气上溢,腹胀,代表气聚腹中不散;呕吐,代表人体通过胃来排除水气邪气的代偿反应;咳唾,代表人体通过肺来排除水气痰饮的代偿反应;水气结于喉,则喉痹;水气结于胸,则胸满塞痛;水气结于胸,肩背的组织液也会帮助人体代偿胸中水气而出现肩背津液亏损的疼痛症状。由此观,人体的症状是人体在病邪侵入或代谢产物堆积阻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而出现的自救代偿的一种本能机制。由中府穴所主治的症状,再来总结下中府穴的穴性。治面肿腹胀,知道中府穴有行气破滞的作用。还有利水的作用。气行水消,面就不肿了。呕吐,咳唾浊涕,人体有痰饮透过肺胃来排泄,知道中府穴有豁痰化饮的作用。这样中府穴的作用就是豁痰化饮,行气利水,治痰饮气水证。同时人体呕吐,咳唾,会损耗人体的津液,导致肩背处的津液亏虚流通不畅而痛,故知中府穴也有一个作用,就是升津解表。再回顾下中府穴,联系穴性作用与主治。主喉痹,胸满塞痛,面肿,呕吐,咳唾浊涕,肩背痛,腹胀,食饮不下。喉胸面的水气痰饮,这些代谢产物的堆积不通,人体透过肺胃的呕吐咳唾,来排水,排痰,排饮; 腹胀,食饮不下,是气滞气逆了。肩背痛,是津亏不通了。中府穴,豁痰化饮,下气利水,生津解表。表里双解穴。下气利水,面肿可愈;豁痰化饮,喉痹,胸满塞痛可除;生津解表,解肩背痛;下气通胃,腹胀,食饮不下并治。中府穴分享完了,不一定完全对,可能全不对,只是一种解答的思路,对人体的症状认识。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