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治疗胃病(脾虚证)90例临床观察
艾灸方法:
操作时,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共四穴。
足三里与三阴交交替施灸,如
第1天灸左侧的足三里,右侧的三阴交,
第2天则灸右侧的足三里,左侧的三阴交。
隔姜灸:
灸前将鲜姜切成片,厚度0.2~0.3cm,约5分硬币之厚度,面积大于艾炷的底面。
再将姜片中央穿刺数个小孔,置于穴位上,
然后把蚕豆大小样艾炷置于姜片上,灸4~6壮,
若姜片烤干皱缩,或感觉灼热时更换姜片,务必其温热透入肌肤,
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疗程4周为1个疗程,每周5次。
治疗食欲减退症状总有效率为92.1%。
关于脾主运化
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
①运化水谷,即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所以,中医很重视脾胃功能,把它称之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②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对被吸收入人体的水分,能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化为汗和尿排出。
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停滞,若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就会形成湿气重的疾病。
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