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艾灸 / 正文

艾灸前,必须要学习的中医基础知识总结,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艾灸是中医的一个很小的分支,辩证、调理、治则等都是以中医为根基,无论怎样都离不开中医的基础内容。所以,如果你想更好的学习艾灸,更快的把艾灸效果做出来,必要的中医基础知识一定要懂。

阴、阳的特性

①普遍性:每一个事物或现象之中都存在着阴阳关系。

②关联性:事物和现象处于同一范畴或同一层面。不同范畴不同层面不存在阴阳关系。如日月,日为阳,月为阴;雌雄,雌为阴,雄为阳。但日和雌不存在阴阳关系。

③规定性:如凡是炎热的,光明的,向上的,运动的,兴奋的都为阳;凡是寒冷的,黑暗的,趋下的,静止的,抑制的都属阴,任何时候都不可反称。

④相对性:包括阴阳的对立性,转化性,无限可分性。

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五脏中,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

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

阳虚阴盛,阴虚阳盛?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虚阴盛)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虚阳盛)

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1)五脏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五脏的精气宜保持充满,但必须流通布散而不应呆滞,故为藏精气而不泄,满而不能实也。

(2)六腑的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六腑内应有水谷食物,但必须不断传导变化,以保持虚实更替永不塞满的状态,故为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3)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是主藏精气。奇恒之腑中仅有胆与肝相表里。藏精气而不泻。

五脏各自生理功能

1、心

心主血脉,心行血,心生血,心主神明。

2、肺

肺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肺主宣发肃降;肺主通调水道;肺朝百脉;肺主治节。

3、脾

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脾主统血。

4、肝

肝主疏泄,肝主藏血。

5、肾

肾藏精,肾气调节全身阴阳,肾主水,肾主纳气。

五脏与体,华,窍,液,志,时的关系

1、心

①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②心在窍为舌。

③心在液为汗。

④心在志为喜。

⑤心在时为夏。

2、肺

①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②肺开窍于鼻。

③肺在液为涕。

④肺在志为悲(忧)。

⑤肺在时为秋。

3、脾

①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

②脾在窍为口。

③脾在液为涎。

④脾在志为思。

⑤脾在时为长夏、四时。

4、肝

①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②肝在窍为目。

③肝在液为泪。

④肝在志为怒。

⑤肝在时为春。

5、肾

①肾在体为骨,主髓,其华在发。

②肾在窍为耳及前后二阴。

③肾在液为唾。

④肾在志为恐。

⑤肾在时为冬。

肾为先天之本: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由于脾在后天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五脏生理特性

(1)心:为阳脏而恶热。主通明,心气下降。

(2)肝:肝气升发,肝为刚脏。

(3)脾: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4)肺:肺为华盖,肺为娇脏,肺气宣发。

(5)肾:主蛰守位,主水,纳气。

命门之火:肾阳

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胆为中正之官,小肠受盛之官,胃为仓禀之官,大肠为传道之官,膀胱为州都之官。

六淫特点

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走窜痛多见于气滞及风湿痹病。

灼痛为火邪伤络或阴虚火旺所致。

隐痛见于虚证。

脏与脏之间有什么关系?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此即五脏一体观。

五脏是人体生命的中心,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生命现象相联系。

如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为五脏之表;

脉、皮、肉、筋、骨五体,为五脏所主;

面、毛、唇、爪、发五华,为五脏所荣;

舌、鼻、口、目、耳及二阴五官九窍,为五脏所司;

喜、忧、思、怒、恐五志,为五脏所生;

神、魄、意、魂、志五神,为五脏所藏;

汗、涕、泪、涎、唾五液,为五脏所化等等。

五行系统归类您可以看下,这个比较详细,便于您加深记忆。

五行之间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状态。因此,五脏的生克制化,亢害承制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网络结构。每一脏都具有五脏的部分功能,也是五脏的缩影和统一体。此即“五脏互藏”之意。

故曰:“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景岳全书真脏脉》)。我们在研究了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还必须研究在整体活动中脏腑机能活动的调节机制和规律。

换言之,必须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整体的生命活动。这对于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辨证论治,均有重要意义。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主要从生理功能方面来阐述脏腑之间的关系。

五神脏指什么?

中医学把神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归属五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并称为“五神脏”。

什么是“神、魂、魄、意、志”怎么理解?

神、魂、魄、意、志,是对感觉、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概括。

神是依存先天之精生成而表现于外的生命活动。

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感知觉和运动能力。

魂是随心神活动所做出的意识、思维活动,睡眠时亦可表现为梦境及梦幻现象。

意是获得感性印象,形成的记忆、意念。

志是在意的基础上,形成理性意志、志向等的神志活动。

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络脉(十五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部、十二皮部。

什么是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

什么是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为此,十二经别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因其联系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正经之不足。

什么是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称为“十二皮部”。

什么是奇经八脉

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

相关文章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7004542号-3.考针灸师证.考师承证.技能证书报考点击客服咨询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