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温阳散寒第一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温阳散寒第一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经方故事
1.受寒牙痛的女记者
2008年夏天,我在安徽庐江某单位参访,正值北京一个媒体代表团前来参观。代表团到达当天,即有一位40来岁的女记者身体不适,邀我诊治。患者自述下飞机后,乘坐大巴,车内空调开得很低,下车后即感右侧头痛,伴有同侧上牙疼痛,摸其脉,沉紧明显,遂开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生麻黄6克 制附子6克 细辛3克,患者服药1剂痛止,2剂而愈。
2.病久不愈的阳虚咳嗽
这是2013年冬天治疗的一则病例,患者是一位50多岁的男性,农民,入冬以来一直咳嗽,服用多种西药和中成药均乏效,病情已持续1个半月。咽痒咳嗽,程度不甚剧烈,痰稀白,量不甚多,伴有畏寒肢冷,面色青白,精神不振。舌淡暗,苔薄白润,脉沉紧。处方:生麻黄6克 制附子8克 细辛3克 干姜10克 炙甘草6克。患者服药4副后前来复诊,自述服药后,身上顿觉暖和,之后微微汗出,咽痒咳嗽大为减轻,畏寒症状已不明显,精神较前大为振奋。处方:制附子8克 干姜10克 炙甘草10克。又服4副,诸证遂除。
3.夹阴伤寒的验方
多年前在江西老家,某个秋天的下午,父亲的一位的好友(当时40多岁)前来我家求方。记得当时还是初秋,气温并不太低,但见他身穿厚厚的外套,即使这样,他还是说身上怕冷,而且腰背、双膝、双肩、双肘关节酸疼。患者甚为困乏,老是无精打采,已经10来天没能下地干活了。我父亲问他:“是不是得夹阴(后文有解释,我老家的人都理解这个病名)了?”他点头默许了,并且说:“前些日子一直吃药打针都不好。听说你家有一首治疗这个病的验方,给我开几副吃吃看吧。”父亲就给他开了一个方子。后来,他照方吃了几副,病很快就好了。
印象中,像这样来我家求方的病人还真不少。前段时间我想起此事,就打电话回家向父亲索要此方,父亲就用短信给我发过来了:麻黄3克 制附子8克 细辛3克 干姜8克 秦艽10克 荆芥10克 防风12克 甘草6克 元胡12克 川芎12克。本方即是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基础上,加干姜以温阳散寒,加荆芥、防风、秦艽、川芎、元胡以祛风活血止痛,加甘草调和诸药。立法主旨还是温阳散寒。
二、临床体悟
清钱潢曰:“察其发热则寒邪在表,诊其脉沉则阴寒在里。表者,足太阳膀胱也;里者,足少阴肾也。肾与膀胱一表一里而为一合,表里兼治、故以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微发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云。”(《伤寒溯源集》)
本方药仅3味,立法鲜明,功在扶阳散寒。在临床辨证时,要紧扣“阳虚”、“外寒”两大病机;在处方化裁时,也可以视二者的轻重而加药,如阳虚较重,可以加肉桂、干姜(或者合四逆汤、理中汤)等;外寒较重,则可以加桂枝、苏叶、荆芥等。
临床上有一类特殊病证,后世称之为“夹阴伤寒”,即受寒感冒未愈,又行房事,导致病情加重(或者是房事之后,复感寒邪而得病)的病证,这类病证采用治疗普通感冒的方法往往难以奏效,究其病原,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内伤肾阳,外感寒邪。治法应该是温阳散寒、太少两解,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不二选择。如上所述,在临床运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阳虚、外寒的轻重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味。
临床有一类寒性牙痛,此类牙痛往往因感受寒邪、或进食冷饮而引发,可伴有一侧或两侧头痛。疼痛得温则缓,遇寒则重,口淡不渴。其舌脉多表现为:舌淡苔白滑,脉沉紧。这类寒性压痛,使用本方原方即能达到良好的疗效,也可加入川芎、白芷等祛风止痛药。
同样,一些阳虚感寒导致的咳嗽、鼻炎等,都可以使用本方(或原方,或加味)进行治疗。在治疗阳虚感寒导致的咳嗽,笔者常常会加入甘草干姜汤,以加强温阳止咳的功效。在治疗鼻炎时,则常常与桂枝汤合用,因为桂枝汤于表可以调营卫,于里可以健脾胃、和阴阳,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相配,共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http://www.xueertui.cn/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